俞青
摘 要: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方法激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學習,學會學習,達成三維目標的培養。
關鍵詞:歷史教學;問題閱讀;導學教學
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導學教學法,就是一種較為符合新課程教學目標要求的教學法,它通過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嘗試自己去發現、解決問題,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它也符合師生互相配合在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和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作用的新課程理念,并且在教學實踐中也易操作。下面就結合本人在教學中的實踐談一談導學教學法的運用。
首先,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堂問題。在這一環節中,要求教師認真研讀課程標準、考綱和教材設計問題。問題的設計一要抓主干知識、重點知識;二要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較好地解決問題,以起到激勵作用;三是要做到循序漸進,問題由易到難;四是著眼高考,通盤考慮并處理好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要求與高考所要求的四項十二條學科能力目標間的關系。
其次,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獨立或合作探究、解決問題。這是關鍵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一不但要大膽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而且要鼓勵學生主動與同學合作探究,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學習、鉆研教材,完成教師提出的問題。二要注意思維和方法上的引導。三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和不同年級的學生,處理好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要求和考試大綱所要求的高考學科能力要求目標間的關系。四要處理好學生探究與教師歸納的關系,教師以激勵為主,引導為主,并且最后要進行總結性的歸納。
如以必修二專題一第三節《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為例。開新課前先簡單復習前一節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特點以此引入新課,然后拋出以下一個問題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閱讀教材第一目:問題1簡要概括中國古代從遠古經商代、西周、春秋戰國、漢、唐、宋元到明清商業發展的概況。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概括回答這一問題,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予以點評。很顯然這一問題著意培養學生的閱讀歸納能力。然后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在規定的時間內閱讀第二目:問題2從秦到漢、南北朝、唐、宋、明清不同時期市發展的概況;問題3這一發展趨向反映出什么問題。問題2著意培養學生的閱讀和概括能力,而問題3則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之后讓學生閱讀教材第三目,然后概括從戰國到漢、王莽、唐、宋、清商業都會的狀況。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概括、思考以下問題:問題4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表現;問題5影響商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問題6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特點是什么。同樣教師要結合學生的作答予以歸納、點評。
導學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在于突破了注入式教學忽視學生、被動教學的弊端,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學生為學習主體,變單純學習知識為既學習知識,又注重過程體驗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古健.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中學教學參考,2012(3).
(作者單位 青海省大通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