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霞
摘 要: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雖經驗不足卻對教育教學有諸多熱情,并視之為終身使命。平時一直關注新教育的改革,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學校課題“先學后教,有效達成”的教學模式落實到教學實踐中。
關鍵詞:數學教學;學生興趣;有效達成
“先學后教,有效達成”的教學理念要求:“尊重主體,面向全體;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于教會學生學。”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效果,更關鍵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學習,促使學生領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初衷,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先學后教,有效達成”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勤于學習,拓展思維,汲取知識,讓學生經過猜疑、嘗試、探索、努力,進而體會成功的喜悅,完善真正的學。
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多樣性、教學對象的差異性、教學設施的局限性等等,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每一節課都要有教學重、難點,并且整節課都應該圍繞著教學重、難點逐步展開。本文結合本校學生的學情,反思我們教師在“先學后教,有效達成”教學模式中是否存在不足?為何學生對數學這一學科提不起興趣呢?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呢?
一、教師方面
1.教學觀念的轉變
在還沒實施“先學后教,有效達成”教學模式的理念前,絕大部分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都是“滿堂灌”“一言堂”“填鴨式”,而課改后在一定程度上有明顯的改進,但還是沒有本質上的轉變,沒有完全脫離舊觀念。教學觀念沒有得到本質的改變,教學方法的單一化問題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直接導致很多學生對數學的印象是枯燥無味、無興趣可言,對數學失去了信心,成績自然不盡如人意。
2.教學內容的把握
教師應清楚“先學后教,有效達成”教學模式的基本要求,對教學內容理解到位。針對新課標中刪減了的內容,比如:正割、余割、反三角函數、三垂線定理等等,在教學過程中就不必提及,更無需補充、加深。
3.教學方式的更新
“先學后教,有效達成”教學模式強調,高中學生課堂應返璞歸真,向學生展示數學概念、定理、結論的探究過程與本質,使學生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這就需要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得到保證。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教學方式單調無味,教學進度過快、難度過大,盲目地大搞題海戰術,過度注重結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常常將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當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嘗試到的喜怒哀樂,對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啟迪作用,從而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雖然數學不像物理、化學具有生活實用性,不像語文、歷史有故事情節,但也有很多有趣的問題值得學生去探究,關鍵就在于教師如何將抽象、難懂的問題轉化為具體、有趣的問題。
二、學生方面
1.學生學習意志薄弱,普遍缺乏自信心
成績中上的學生,對數學還是有一定的畏懼心理,對自己學好數學沒有十足的信心,成績不穩定;成績中等的學生,學生狀態不穩定,平時時而認真勤奮、時而又停滯不前,特別是在某次考試失敗時,心理受挫,自信心大減,導致一考試就緊張得手抖;成績中下的學生,也懂得數學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試著強迫自己努力學習,但意志力不足,只是三分鐘熱度;甚至個別學生出現了厭學、不學的情緒,產生了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思想。
2.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不當,以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為最終目標
在學習方法上,多多少少都有些缺失。大部分學生課后不復習、不總結,不懂得思考問題、將知識進一步深化,導致本節課的練習得心應手,本章的章末檢測卻無從下手。有些學生,用學文科的方法學習數學,比如:對數學的概念、定理、公式、常用方法死記硬背,一旦到了考試,腦袋就亂了,不知道用什么知識點進行解題。長時間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形成,使得學生數學思維僵化、不懂得數學知識的融會貫通,以致無法適應高中數學的
學習。
總之,在“先學后教,有效達成”教學模式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升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我們就該從我校各班的學情出發,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時多思考、多鉆研、多反思,確保教學過程沿最佳的軌道運行,從而達到教學的最高
目標。
(作者單位 福建省平潭翰英中學數學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