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船 李俊峰
【摘 要】克拉申的監控理論(Monitor Theory) 系統地闡述了他的外語教學思想和體系,總結了他二三十年來在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方面的研究。本文分析了他的監控理論的五個假設,并探討了該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克拉申;二語習得;大學英語;教學;啟示
一、前言
上世紀70年代,人們開始用描寫、假設、實驗等方法展開了對二語習得的研究。在此領域的研究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理論,其中成就最大、影響最深遠的是克拉申的監控理論(Monitor Theory)。他總結了二三十年來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的研究,并使之理論化、系統化。他在代表性著作《第二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學習》(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1981)、《第二語言習得的原則和實踐》(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2)和《自然途徑》(Natural Approach)(1982,與T.Terrell合作)中系統地闡述了他的外語教學思想和體系。他提出的監控理論(Monitor Theory)主要由五個假設組成,對大學英語教學有著積極的指導性意義。
二、克拉申的監控理論
(一)語言習得與學習假說(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克拉申認為第二語言習得涉及習得和學習兩個過程。這一假設提出成人通過截然不同的兩種途徑習得第二語言。“習得” 類似兒童母語能力發展的過程,指學習者通過與外界的交際實踐,無意識地吸收到該種語言, 并在無意識的情況下, 自然而然地、流利、正確地使用該語言。而“學習”是指是通過聽教師講解語言現象和語法規則,有意識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來理解某種語言(一般指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只有語言習得才能直接地促進第二語言能力的發展,才是人們運用語言時的生產機制;“學習”只能在語言運用中起監控作用,而不能視為語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
(二)監控假說(The Monitor Hypothesis)
克拉申的監控假說認為通過“習得”而掌握某種語言的人,能夠輕松、流利地使用該語言進行交流;而通過“學得”而掌握某種語言的人,只能運用該語言的規則進行語言的監控。這就是說,語言習得直接影響說話的流利程度,而語言學習可能在我們說話或寫作之前或之后只起監控的作用。它有賴于以下三個條件充分發揮作用:(1)語言使用者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才能有效地選擇和運用語法規則;(2)語言使用者必須注意所用語言的形式,必須考慮語言的正確性;(3)語言使用者必須已經具備所學語言的語法概念及語言規則知識。
(三)輸入假設(The Input Hypothesis)
輸入假設是“監控理論”的核心內容,表明第二語言習得者是如何接受并吸收語言材料這一過程的實質。克拉申認為,理想的輸入應具備以下幾 個特點:(1)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2)既有趣又有關(interesting and relevant);(3)非語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4)要有足夠的輸入量。理解輸入語言的編碼信息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輸入的語言材料要有趣、有關聯,按語法程序安排的教學不僅不必要而且不足取,要有連續的、長時間的廣泛閱讀和會話。克拉申則認為,只有 “可理解的語言輸入”略高于他現有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對意義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對形式的理解時,才能產生習得。
(四)情感過濾假說(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在外界環境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的學習者的學習速度不同,最終達到的語言水平不同,這說明學習者的內在因素——情感因素對語言習得起著促進或阻礙的作用。語言輸入必須通過情感過濾才有可能變成語言“吸入”(intake)。影響著他習得語言的速度和質量的心理因素有:(1)動力。如學生的學習目的、需要、個人價值觀等、學生的志向、外來的鼓勵等;(2)性格。自信,性格外向,樂于把自己置于不熟悉的學習環境,樂于參加口語,聽力方面的活動,自信心強,情感過濾少;內向的人怕出錯,易于筑起一道抑制性的墻,保護脆弱的自我,在聽力方面心理障礙較大,在口語方面缺乏信心;(3)情感狀態。主要指焦慮和放松互為對照的精神狀態。焦慮較少、心情放松和感覺舒適的學生容易得到更多的語言輸入,學習效果會更好。
(五)自然順序假說(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第二語言的規則是按照可以預示的順序習得的,某些規則的掌握往往要先于另一些規則,這種順序具有普遍性,與課堂教學順序無關。也就是說,兒童或成人在學母語或學第二語言時,有些語言結構先習得,另一些語言結構后習得。例如,在將英語做為第二語言學習時,他們先掌握進行時,然后才會掌握過去時;先掌握名詞復數,然后才掌握名詞所有格等。在習得第二語言時不一定必須按這種自然順序來制定教學大綱或安排教學活動,因為我們的目的是要習得某種語言能力,所以完全有理由不按任何語法順序來進行教學。
三、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一)建立自主學習中心
克拉申的理論認為自然的語言環境對語言學習的重要作用,非正規學習可能會比正規課堂學習的效果更好。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建立學生自主學習中心,注重語言環境的創設,增加語言知識的自然輸入,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難易程度適中、輸入量足夠、趣味性強、相關程度高、非語法程序的二語習得的視、聽、說材料。學生在掌握各種語言規則可以不按自然順序,也可以同時習得多種語言規則。
(二)適當利用語言監控
監控作為習得的輔助手段,學生可以在不妨礙交際的情況下使用。在語言輸出過程中,為了提高表達質量,允許學生在說、寫、譯等活動表達之前或之后對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有意識地監控、檢查和糾正,以提高語言的準確性。但要注意適當的使用,過度使用會因過多地注意言語的形式而忽略了交際內容,不斷地糾正自己言語中的錯誤,就會影響正常交際,尤其是在口語交際中會造成交際中斷,甚至窘迫的狀況。
(三)建立和諧的學習氣氛
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更好地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大量接觸語言,促進語言的習得。建立良好的師關系和和諧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多說多練,努力為他們創造各種表現機會,不能簡單、粗暴地對學生的錯誤加以否定,而是要啟發他們自己動腦思考,盡量使用鼓勵、贊美的語言,讓學生減少焦慮感,形成自信心和成就感。
參考文獻:
[1]擺貴勤.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與英語教學[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11,(3).
[2]劉媛媛.談克拉申的二語習得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2007,(31).
[3]羅光飛,諶志遠.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與專業英語視聽說教學[J].華章,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