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樂丹
摘 要:依據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的改革制度,對地理教學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中地理教師更加用心地設計教學方案,才能保障學生在社會中更好地立足。因此,高中地理教學方法需要不斷改革完善,將比較法合理地運用到地理教學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對不同知識的比較學習,提高記憶的效率。就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做相應的分析,希望對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比較法;高中地理教學;應用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后的高中地理內容中,把原有的人地關系與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結合起來,并且對學生的整體素質也有了一定的要求,所以,教師需要將傳統的講授方式改為開放式的授課方式,并做到科學合理地應用比較法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學生傳統的學習地理課程的方式大多是死記硬背,這種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改革以后的高考考試制度。
比較法能夠促進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一定要注意相應的應用策略,以便將比較法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達到應用比較法教學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以下是對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的具體研究。
一、合理地應用圖形體現出的差異進行學習
圖形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是一種比較直觀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把提前準備的圖形展示給學生,學生再通過對圖形的比較分析得出結論。通過自己分析比較得出的結論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教師可以呈現出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等,學生經過認真分析其組成部分的個體差異性以及相同的特點,然后把自己的觀點總結起來,再與專業的知識進行對比,就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后加以改進,獲得學習成果。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觀察附帶的地圖,分析不同地區的地域特點,結合自身給學生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當然,不同的動態圖片也能讓學生從中理解每個圖形中的地理差異性,而且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得出所要顯示的地理知識。
例如,在講授必修二第三章中農業的區位選擇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各種農作物的相關圖片,然后列舉出相應的生存環境,以及有待選擇的農田的相關圖片,也可以將這些圖片設置成動態的,讓學生自己通過分析比較,得出結論,如在選擇適合水稻耕種的農田時,學生可以在圖中比較地勢的高低、氣溫的變化等,就能夠通過比較選擇出適合耕種的農田,他們感官上比較得出的結果一定會更加有利于自己的記憶和理解。
二、認真分析地理概念的差異幫助理解記憶
在高中地理課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難以理解、記憶的概念性的知識,要是對這些基本的概念沒有明確的理解認識,一定會影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地理,體會人地關系,理解人口觀、環境觀、科學發展觀等,有時還會由于理解得不到位出現概念混淆的現象,這將嚴重影響學生學好地理知識。所以,教師在設計地理教學方案時,可以把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總結到一起,然后列舉出它們的異同,學生也可以直觀地得出這些概念的區別,方便理解
記憶。
例如,在必修三第三章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的第二節RS與第三節GPS的講解時,就可以通過比較它們的概念,來幫助學生理解各自的用途,RS是物體的電磁波輻射、反射等特性通過傳感器來分析得出結論,而GPS的導航服務是全球性的,對這兩技術進行比較之后,學生自然就會了解它們各自的發展前景,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三、分析比較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幫助學生掌握區域地理
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對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進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只有掌握了各個地域的地理環境,才能更有效地達到珍愛地球、善待環境的學習目標,而且不同地域的地理環境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師在講授這類型的知識時就應該合理地應用比較法,讓學生死記硬背那么多區域的地理環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學生通過比較,就能夠總結出哪些地點具有共同特征,它們的區別在哪里,然后依照這一線索進行記憶,就會輕松
許多。
例如,在涉及必修三中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時,教師對西北地區的區域進行分析講解,并通過與中部地區地域環境的比較分析,進一步提出防治荒漠化的具體措施,比起開門見山地給學生直接灌輸措施的教學效果明顯會有很大的提高。另外,講到對區域自然資源的綜合利用時,教師可以通過對礦產資源的比較、對氣候的比較、對人口分布的比較等,來分析加拿大與澳大利亞的地域區別,也可以依照不同的體系對印度和巴西進行比較,還可以比較北美洲與南極洲的氣候特點對這兩個地區進行分析,通過這樣的比較學習,學生就能把許多零散的知識結合起來,更方便他們記憶、理解以及日后熟練地運用。
四、通過案例分析比較不同的地理知識,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學習
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有時候是建立在具體的案例中,有事實依據的知識才更能讓學生掌握,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搜集與課程內容有關的具體案例,然后再對不同的案例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理解其中的緣由,引起他們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也能驅使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然后得出自己想要的結論。
例如,教師需要講解必修二第三章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時,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與交通布局有關的視頻,或結合自己所在地區交通狀況的實際案例,從中得出交通運輸布局變化的影響因素與人口密集度等有很大的聯系,教師再通過對學生的點評,并做一定的補充,就能達到教學目標,學生也能在比較的過程中加深記憶。
總之,要想讓學生學好新課程改革以后地理課程的內容,要保障學生能夠在改革后的高考中脫穎而出,高中地理教學中就應該合理地應用比較法,引導學生通過對不同地理知識的比較分析進行學習掌握知識,而且這種比較法更是一種常規的思維方式,適合引導學生應用。因此,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對地理教學的方法不斷摸索,探索出更適合學生學習發展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黃秋霞.學習遷移理論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的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4(05).
[2]王芹.新課標下地理比較法在七年級地理教學中的應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06).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