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桃花
摘 要:根據近年來語文教學經驗的積累,對小學語文課堂導入藝術談談幾點粗淺的看法,希望能為廣大語文教師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導入藝術;課堂疑問;現代化教學手段
一、巧妙設置課堂疑問,激發學生強烈探究動機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訝開始的。”所以,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置合理有趣的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在這種狀態下,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狀態也會更加投入。
比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中的《鳥的天堂》一文時,上課開始,我并沒有直接給學生講解課文,而是先問他們,“你們認為天堂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呢?”他們都爭先恐后的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天堂,接著我又設疑問:“我們今天所學習的這篇文章名字叫鳥的天堂,那么,文中鳥的天堂具體指的是什么,它為什么被稱作天堂?”大家通過閱讀文章來找尋答案。這樣,我通過設置問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索動機,從而使他們自覺、主動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當中。
二、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濃厚學習興趣
莎士比亞曾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但是,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使得學生感到課堂枯燥無味,沒有學習的興趣。如今,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即多媒體技術走進了教學課堂,它以立體化、形象化、生動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從而使學生以輕松、愉悅的心態進入新課的學習當中。
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中的《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圓明園毀滅前和毀滅后的照片,并播放了有關圓明園毀滅的相關新聞,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注意力十分集中,課堂氣氛也顯得非常沉重,大家都為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痛心。然后,我對學生說道:“同學們,看了這些圖片和視頻,相信你們都為圓明園的毀滅感到惋惜、痛心吧!那么,它到底是如何變成一堆廢墟的,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帶領你們去了解圓明園被毀滅的歷史。”這樣,通過讓學生觀看圖片、視頻,將學生帶入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情境中,同時,也有利于我們獲得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學課堂。
總之,我們應該熟悉各種課堂導入的方法與技巧,
并且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合理、恰當地運用,從而取得“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效果!
參考文獻:
許曉云.導入藝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3(09).
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