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輝
摘 要:經典誦讀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優勢,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可以從選擇合理科學的經典誦讀教材、掌握高效的經典誦讀方法和重視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等方面來探索經典誦讀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方式
臺灣王財貴教授曾經說過:“四書五經也好,老子莊子也好,古文詩詞也好,常朗讀,可以怡悅性情,涵養氣質,增進語文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前言部分就提到:“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經典誦讀體現了語文學科的這一優勢,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探索經典誦讀的教學方式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一、選擇合理科學的經典誦讀教材
教材作為教學的重要載體,是傳播傳統的中華文化一個重要的途徑。因此,提升經典誦讀課教學的質量、選擇合理科學的教材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前提。經典閱讀的教材可謂是浩如煙海,但有些內容并不適合現在的學生來學習和誦讀。因此,教師在推薦閱讀書目和進行誦讀教學時就需要認真對書目中的經典詩文進行選擇。例如,《論語》《三字經》《弟子規》是接觸比較多的經典詩文,對其中的一些內容,我們絕不能完全不加辨析地接收和灌輸,而是做到有所選擇、有所揚棄,避免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背離的思想
出現。
二、掌握高效的經典誦讀方法
誦讀的方式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中,為使學生的經典誦讀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局面,教師就需要通過不斷地探索來激發學生對誦讀經典的興趣,從而讓學生產生“樂讀”的情緒。例如,自讀就是誦讀經典詩文的一種方式。選擇一些注有拼音的讀本,經由教師點撥之后,學生就可以進行自由地誦讀。在這個誦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積極參與到讀書中,從而提升教學的質量。除了自讀之外,還可以選擇創設情景讀、淘汰讀、唱和讀等多種方式,從而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李瑞生.試論誦讀教學在語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1999(05).
[2]王財貴.文化熏陶、智能鍛煉、人格完善:兒童經典誦讀工程[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07(04).
[3]陳琴.“素讀”經典:讓隱形的翅膀羽翼豐滿(下)[J].小學教學研究,2009(02).
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