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林
〔關鍵詞〕 音樂教學;專業技能;歌唱技能;演奏技能;創作技能;指揮技能;表演技能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1—0053—01
作為新課程實施者的教師,能否準確地理解新課程、積極地實施新課程,對于新課程改革能否成功,具有重要影響。音樂課程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面向全體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提倡學科綜合。音樂教學的學科綜合,包括音樂課程不同教學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這不僅要求音樂教師要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知識結構等方面進行完善,而且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技能。
一、 提升歌唱技能
演唱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形式。要激發學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使他們掌握正確的歌唱姿勢、呼吸方法,引導他們注意變聲期的嗓音保護,避免喊唱等,這都需要音樂教師提升自身的歌唱技能。掌握科學的歌唱方法,自然流暢地進行演唱,是作為一名優秀音樂教師必備的基本條件之一。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充滿激情的范唱,往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音樂教師應當利用備課和課余時間加強歌唱訓練,提高歌唱水平,同時,還要學習一些流行歌曲,不斷拓寬自己的歌唱范圍,從而以高超的歌唱技能去征服學生、感染學生。
二、提升演奏技能
器樂演奏技能也是音樂教師必備的基本功之一。器樂演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讓每一個學生至少掌握一門自己喜歡樂器的演奏方法,這對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許多音樂教師只會演奏鋼琴一門樂器,這很難滿足教學需要。為此,音樂教師應自覺地利用課余、假期時間進行自學或接受系統的培訓,不斷提升自身的演奏技能。在課堂上,要選擇一些易于演奏、便于集體教學的樂器引導學生學習,以讓他們在獨奏、合奏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魅力。
三、提升創作技能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是指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即興創造和運用音樂材料創作音樂的活動。在音樂教學中,要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音樂創作,則需要音樂教師具有一定的曲式學、和聲學、復調音樂、作曲技法及配器法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音樂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提升自身的創作技能,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導學生學習音樂,提高他們的創作能力。
四、提升指揮技能
合唱和小樂隊合奏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常見形式,其對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合唱隊和樂隊的組建受到越來越多學校的重視,其中,優秀的指揮不可或缺。作為音樂教師,要積極利用課余時間自學合唱和樂隊指揮技法。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升指揮技能,才能適應教學和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
五 、提升舞蹈、戲劇表演技能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1~2年級的學生要能夠在律動、集體舞、音樂游戲、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3~6年級的學生要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并從中享有樂趣,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這一課程目標的實現需要教師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不能只是會歌唱、會演奏、會欣賞,而是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開闊藝術視野,主動學習舞蹈和戲劇方面的知識與技能。這樣,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六、提升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技能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音樂教師應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升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技能,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及信息量大等優勢為教學服務,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音樂。
總之,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為教師和學生創造了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作為音樂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提升專業技能,才能讓每一節課都充滿新意,讓每一個學生都真正喜歡上音樂課。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