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海
摘 要: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應用新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分組分享教學法適應當前教學需要,是一種具有創新意義的教學模式。需要在實踐教學中靈活應用該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實踐能力。以分組分享教學法的實踐特點為基本出發點,對如何將其靈活應用到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探究。
關鍵詞:分組分享教學法;高中體育;教學探究
在課程改革的發展背景下,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明顯。在實踐教學中,需要按照高中生的體育學習需要,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分組分享教學法和原有的體育教學方法有本質上的區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主觀能力的表達。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分組分享教學法滿足學生的實踐需要,以學生的個性表達為主,促進學生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健康和諧發展。
一、分組分享教學法的內容和特點分析
1.分組分享教學法的內容
分組分享教學法和傳統的教學方法有一定的相同之處,都是以授課方式為主,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在原有教學的基礎上,將所有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教學。在分組教學活動中,注重提升學生的個性表達能力。在分組活動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構建切實合理的體育活動項目,滿足學生各項發展的需要,達到提升教學效率和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
2.分組分享教學法的特征
分組分享教學法對體育教學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基本點,適用于不同項目的教學活動。該教學方式將教學模式和教學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符合學生的目標要求,和原有的教學方式相比有本質上的區別。
(1)實踐性
高中體育教學以室外教學為主,緩解了學生的課業壓力,學生對體育教學有很大的期望,在實踐教學中,應用分組分享教學法,讓學生對體育活動進行自主實踐,選擇自身感興趣的體育項目,
可以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彼此交流合作過程中,能提升自身實踐能力,了解不同體育項目的作用。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能強化自身體質。
(2)靈活性
靈活性是分組分享教學法的重要特征。多數體育教學以室外教學為主,由于教學項目類型較多,如果采用計劃式教學,無法預測實踐教學中發生的問題。應用分組分享教學法可以隨時調整體育實踐項目。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涉及不同項目的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不同的課下活動項目,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其次,體育教學多數以室外教學為主,如果受其他課程或氣候因素的影響,調整為室內教學,教學活動可以在室內開展,同時需要調整教學活動及學生的組內活動。
(3)整體性
分組分享教學法是相對獨立的教學模式,針對不同活動項目的要求,可以及時調整教學進度,適應學生的實踐需要。同時,該教學方式可以和其他教學方式進行整合,集中學生的上課注意力,
進而提升教學效率。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涉及操作技術要求高的項目,需要應用多媒體教學法,在項目活動教學中,可以將分組分享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方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根據多媒體展示的相關教學活動進行分組討論,探究某實踐項目需要注意的事項,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分組分享教學法在原有的教學方式基礎上進行深化教學,可以與其他任何一種教學方式相融合。將所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整合,是對現有教學體系的完善,進而保證體育教學的整體性。
二、分組分享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分組分享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作用,需要根據實踐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靈活應用該教學方式。以下對如何將分組分享教學法應用到高中體育教學中進行探究。
1.進行科學分組
科學分組是分組分享教學法的首要步驟。由于高中生受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影響,自身體育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需要進行合理的分組。首先,需要保證不同學習小組有一定的差異,保證每個小組實力平衡。可以將體質較弱和體質較強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體現出小組成員互補的狀態,小組成員之間互相鼓勵,互幫互助,共同提升自身體育能力。其次,需要保證組內成員數量的合理性,不能出現組員數量差距大的情況。如果由于人數限制,可以適當調整小組成員的實力,利用實力差距彌補數量差距,最大限度地保證公平公正。小組成員人數需要根據體育活動而定,例如,在籃球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四個人分為一個小組,兩人一組進行練習,包括基本的傳球、運球、投球技巧的訓練,增強學生彼此溝通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
2.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
進行分組分享教學的最大目的是讓學生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體育能力,因此,需要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除了短跑、跳遠等獨立性體育活動之外,大部分體育活動項目都需要合作完成。因此,需要進行擴展性活動,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在排球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基本墊球、發球技巧后,可以讓學生組成合作小組,組員之間進行技巧的總結和規則訓練。必要時對上一節課的學習成果進行總結分享,保證學生在同一個環境下接受體育技能鍛煉。在合作訓練過程中,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彼此間進行交流和互動,幫助學生更有效地記住體育活動的規則和技巧。合作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
對課堂活動進行總結,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對自身學習成果進行總結。根據相關數據顯示,進行分組教學的學生,自身體育能力提升幅度較大,70%的學生能從小組合作中學到更多的知識,10%的學生認為小組教學容易導致學生之間發生摩擦,10%的學生排斥該教學方式,認為組員合作沒有必要。大多數學生認同該教學方式,因此,需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構建體育活動,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
3.規范小組活動
為了保證小組成員之間進行適當的溝通,保持友好的合作關系,需要明確小組活動的規則和相關章程,保證課堂效率。首先,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選出一名負責人作為組長,組長需要起到協調小組成員關系和促進實踐項目順利進行的作用。在組內需要樹立威信,取得其他小組成員的信任,小組成員需要明確自身責任,有效開展各項學習活動。其次,小組成員之間需要互幫互助,彼此進行監督,保證小組分享教學法發揮作用。需要按照規定的活動程序進行,學生和教師需要明確自身的責任,綜合分析分組分享教學法的作用。具體活動程序如下表:
學生和老師參與小組實踐活動程序圖
同時,小組成員需要有分享意識,將自身學習捷徑分享給其他成員,提升小組的整體實力。
在小組成立之前,教師需要明確獎罰制度,建立統一的管理標準,禁止出現小團體活動的情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來,提升小組行為的規范性。
4.進行小組競賽活動
競爭教學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在分組分享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適當的競賽教學,由于競賽教學具有雙重作用,如果競賽機制合理,活動設計目標切實可行,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如果競賽機制和實際學習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會導致學生參與積極性偏差。因此,需要從當前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兩方面入手,強化學生的主觀表達能力,讓學生正視競賽實踐活動。在籃球教學過程中,可以讓不同班級進行比賽,每個班級選出最佳運動成員參與活動,組員間進行一定時間的磨合,增強彼此間的信任感。在競賽活動中,秉承公平公正的競爭理念,學生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充分發揮自身實力。競賽活動以友誼賽為目標,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到小組成員彼此合作的重要性,強化學生間的合作意識。在競賽過程中,班級其他成員可以擔任啦啦隊的角色,為了本班級的榮譽吶喊,提升本班級的整體氣勢,全班同學共同努力,發揮班級的整體實力,提升全班學生的凝聚力,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讓所有學生體會到分組分享教學法的重要性,提升班級整體實力的同時,提高自身的體育學習能力。
針對分組分享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必要性,需要體育教師從實踐出發,靈活應用該教學方式,將其和其他教學方式有機結合在一起,從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出發,重視分組分享教學法的應用。該教學方式滿足當前體育活動的基本需求,希望高中體育教師加強對分組分享教學法的重視,進而提升學生的體育
能力。
參考文獻:
[1]曾兵,方小雨,張環宇.分組分享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學習:中,2012(12):200-203.
[2]宋元平,張媛媛,李志剛.對“班內層次調整”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2(03):290-293.
[3]王大中,張宏宇.體育分層教學模式的意義、設計與實施[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13):90-93.
[4]曲宗湖,楊文軒.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15):80-83.
[5]郭英,魏亞棟.體育課分層次教學法模式構建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報,2013(04):190-192.
[6]龍定文,王麗麗.高中體育教學中分組分享教學法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3(13):180-182.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