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雷
摘 要:本文就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組織學生課堂討論,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些體會和認識。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合作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310-01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數 學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改實施以來,合作學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并逐漸成為中學數學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一、組織課堂討論、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相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通過組織小組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依賴、相互補充,從而促進自身的提高。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適應時代挑戰的協作精神和合作意識,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互補性。通過組織小組合作,不僅有助于打破沉悶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兼具了教會學生人際交往的技能,有利于塑造身心健全的人格,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因此,我認為,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的課程標準的需要!
二、組織課堂討論、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
我們大家都知道,小組合作學習只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多種學習方式中的一種,它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我在實際中經常會這樣:
1、合理組建學習合作小組,創設情境
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不能放任自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較強的控制課堂氣氛的能力。在組建學習小組時,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太少也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而創設情境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學知識融入到學生們的生活中去,使學生樂于接受。
2、挖掘教材,明確學習任務
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就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也就是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有了明確的學習的任務,就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而作為教師,就必須要認真地鉆研和熟悉教材,把蘊藏在教材中的知識點挖掘出來,組織探討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加學生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
3、合作、探究,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后,教師就應該立即引導學生開始合作、探究,這是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共同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小組的成員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使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能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4、交流、評價
交流、評價也就是學生之間總結學習成果、教師接受信息反饋并做出判斷的過程。在學生交流時,我要求學生盡量清楚的表達個人的或者小組的意見,同時我還要求學生學會真誠的聽取或征求其他小組的意見或者公正的評價其他小組的見解,以博取眾長,積極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我還要求小組之間互相質疑,并要求相應小組給予解釋或作答,以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同時,在傾聽了學生的交流、匯報后,我也要給各個小組的討論及合作過程及其結果進行簡單的評價,并用他們喜聞樂見形式以示獎勵,以鞏固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
三、組織課堂討論,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我們知道,小組合作學習既是一種實際操作問題,也是理論問題,需要我們不斷的去探討、去研究。下面就組織課堂討論,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應該注意的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1、必須能夠科學的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教師應該根據班級內的實際情況,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它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與組之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
2、應該以小組集體的學習效果,作為評價的依據
在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注重把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形成一種“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為大家合作達標。這樣會讓大多數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并由此一步一步邁向成功。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更有利于我們走出競爭教育的怪圈,實現教學評價的科學化,使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學的探究精神。
3、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并且做出指導
課堂討論、合作學習不僅是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同時也是教師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和教師的參與、指導是分不開的。所以,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進行課堂討論的同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應該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去,在各個小組之間巡視,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進行觀察和介入,對各個小組的合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教師還應該針對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實踐證明,在游泳中才能學會游泳,在思維中才能學會思維。合作方式有多種,合作手段也有許多,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本班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的合作方式和手段,最終建構數學課堂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