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珍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具備啟迪、強化、反饋、激勵、督促的作用,然而,倘若不能夠適當地進行提問,就難以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會出現提問急于求成、難度比較大、問題表達不清楚以及太過簡單的現象。為此,論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提問;策略
所謂的有效提問指的是可以激發學生思考與學習的提問,這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提問,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而且還能夠推動學生積極地探索。然而,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一部分教師的提問過于單一性,常常是提問學生“有什么、是什么”等,這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么是一部分教師的提問太過簡單,不具備一定的難度,這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存在一部分教師僅僅是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往往會把一些知識點簡單化,使得教學過程中的提問成為“好不好、對不對”等的單選題,這樣的提問不夠開放,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結合存在的這一系列問題,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進行了一定的探究,感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需要重視以下兩個方面的
內容。
一、注重教學提問的“度”
教師的有效提問應當注重一個“度”,只有這樣,才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1)對教材的維度進行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提問,應當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此,教師需要對教材的維度進行仔細分析,在重要的地方進行提問。(2)注重提問的難度。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固有知識進行提問,注重提問的難易程度,讓提問具備挑戰性與針對性,跟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符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3)注重提問的廣度。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當中,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需要針對所有的學生,注重提問的廣度,使提問具備開放性,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地突破唯一答案的束縛,使答案多元化,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總之,在新課改的影響下,教師需要以學生作為主體,尊重學生的生活與情感體驗,注重教學提問的一個“度”。
二、注重提問的互動性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跟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跟學生一起進步,教師應當將提高學生技能和講解知識的關系處理好,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與獨立精神,激發學生質疑和探究,這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是學生積累經驗、學習知識的重要方式。為此,教師需要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情境,使提問具有互動性。比如,教師在講解《落花生》這一篇文章的時候,首先要求學生了解和熟悉文章,再要求學生結合文章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由其他的學生或者是教師進行回答,以加深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教師還能夠借助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分角色的對話表演,在學生興趣濃厚的時候,教師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認為父親所說的話正確嗎?你從父親的話語當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在這個時候,學生紛紛進行討論,有的學生會講:“父親所說的話是非常有哲理的,這是在肯定和贊美花生的過程中強調如何做人,他告誡人們不可以僅僅注重外在的東西,而是要跟花生一樣,做一個有益于別人的人。”有的學生會講:“父親所說的話并非完全正確,人們為何不可以成為如火龍果和蘋果那樣的人呢?這些水果不僅有著美麗的外表和美的味道,還具備非常豐富的營養價值。
因此,我認為人們應該成為如火龍果和蘋果那樣不但體面,而且具備花生品質的人。”……這樣從以往的教師進行提問、學生進行回答的教學方式向學生進行提問、學生或教師進行回答的教學方式轉變,進而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的影響下,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隨著對課堂教學質量的關注,人們更加注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然而,在教學實踐活動當中,切實實施有效提問的教師過少。為此,在以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實踐能力,以進行有效的提問。
參考文獻:
[1]周靜.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策略研究[J].淄博師專學報,2011(03).
[2]胡禮兵.精彩課堂不曾預約: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非預設生成[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06).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州市臺商投資區百崎中心小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