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雙
摘 要: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必須把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從小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興趣;實踐能力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精力容易分散。小學教師要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保持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在教學中注意趣味性就顯得十分必要。如何讓課堂教學富有趣味性,我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良好的學習氛圍營造積極的心理環境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關鍵在于讓學生喜歡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結合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為他們創設生動有趣的環境,使小學數學課堂真正鮮活起來。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運用童話、猜謎等形式來創設情境,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學“米和厘米”時,讓學生扮演測量員,測量出教室的長、寬等等,兒童在這些活動中,求知欲得到了滿足,更加樂意投入到新的學習情景中去,有利于兒童身心發展。
二、生活實際是激發學習興趣的源泉
低年級數學教學內容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周圍的事物設計數學問題,讓學生真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經驗相聯系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
所以,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必須把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從小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例如在教學《比一比》一課時,讓全班學生都動起來,自己與別的同學比高矮,比手指的長短,全班男女生比多少,這樣把現實與課本很好地結合起來,學生學起來很認真也很開心,調動了學生的積
極性。
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是調動學習興趣的原動力
采用做游戲、動手操作、直觀演示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是調動學習興趣的原動力。游戲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找規律”時,我讓學生通過“排隊換位”的游戲,來認識“規律”,學生比較開心,教學效果良好。
動手操作,使學生各種感官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從多方面、多角度觀察事物。例如,教學余數概念,讓學生動手分小棒,“7根小棒每3根為一份,可以分幾份,還剩幾根?”我們班共有44名學生,我讓學生將全班同學分組,“44人每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還剩幾人?”操作完畢,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操作過程,說說是怎樣分小棒,怎樣給同學分組的。這樣讓學生在操作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理解了被除數是總數,除數和商分別是要分的份數和每份數,余數是不夠一份而多出的數,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這樣,既實現了教學目標,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教師詼諧幽默的教學語言是增強學習趣味性的催化劑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智力勞動效率。”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可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教師應盡量用生動、有趣的課堂語言來彌補數學教學內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學生能從原來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數學課本上很多結語、法則、要求等,學生較難記住。為此,我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把結語、法則、要點用精練的語言表達或改編成兒歌、順口溜等。例如,“小括號,作用大,題里遇見先算它”“大于號,開口對著大數笑”“寫數要從高位起,哪位是幾就寫幾,哪一位上無單位,快用0來頂。”學生念上這些朗朗上口的兒歌、順口溜便不知不覺地記住了法則、性質和要點。學生對學習也越來越想學、越學越有勁,這樣自己教學起來就輕松了很多。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能夠通過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來激發低年級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能增強我們的課堂教學實效,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學會主動求知、善于求知。
(作者單位 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教育局)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