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
摘 要:結合教學實踐,淺談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能力;教學任務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領導者,一名優秀的班主任除了有較強的責任心,良好的職業道德外,還應具備較高的職業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教育形勢的需要。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我認為好的班主任應該具備以下幾種工作能力。
一、組織能力
組織能力包括工作策劃、實施計劃、靈活決斷等。優秀的班主任應根據教育要求和學生年齡特點及個性差異,將一個班級有效地組織起來,合理組織教學手段,使整個班級協調一致,高效率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二、觀察能力
班主任應該有一雙明察秋毫的眼睛,能洞悉學生歡樂、興奮、驚奇、疑惑、沮喪、憂傷等情感,善于捕捉學生喜怒哀樂的細微變化,及時發現問題,準確把握時機,成功地進行“長善救失”。
三、吸引能力
班主任的吸引能力是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因自身學識、性格、能力、情趣、志向等方面對學生認識、行為、情感產生的一種積極健康、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四、協調能力
它是對師生關系、學生間的關系、與其他班級及社會交往的協調能力。班主任只有具備了這種能力,才能做到虛心聽取家長、任課老師的意見,協調他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形成目標一致的教育體系,為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創造出寬松、健康、和諧的氛圍,形成團結友愛的班集體。
五、欣賞能力
欣賞學生,欣賞其行為活動中的閃光點是一種教育藝術,它有著無窮的力量。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學生極其細小的優點,并對其做出積極肯定的欣賞,這種欣賞是伴隨著學校教育中的每一個細節;對學生不良行為中正面的值得肯定的內容的發現,學者認為其潛在優勢比前者更重要。所以,班主任不要用放大鏡去看成績差、調皮生所犯的錯誤,而應用放大鏡去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優點。班主任應該會從平凡中發現美,會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欣賞細微的優點,使學生在教師的心理暗示作用下,真正成為顯著的優點,使之為學生終身受益。
六、自控能力
班主任要在工作中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遇變不驚,處置有方。”在班級管理和對個別學生的教育中,失敗、遇挫是難免的,班主任要善于忍耐,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緒,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冷靜,力求穩重處事,不感情用事,不隨情緒變化而改變工作態度。要有堅強的毅力,掃除失敗和挫折造成的陰霾,并從中汲取有益教訓,及時改進工作方式以達到既定目標。
總之,班主任工作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就必須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切忌因循守舊,墨守成規,要引導學生轉變觀念、開拓創新、刻苦學習,使他們在良好的集體氛圍中,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長,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
(作者單位 青海省大通縣城關鎮中心學校)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