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愛萍
摘 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對和諧班級的構建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以人為本;和諧班級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也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陣地。班級管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學校綜合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建設和諧校園、實施和諧教育的一項基礎工作。那么,作為班主任,應怎樣構建一個和諧的班級呢?在這里,我談談自己幾年來在班務工作中的一些心得,與同行們分享,希望能拋磚引玉,以進行更深一層、有益的探討。
一、“心中有學生”,充分了解學生基本情況
作為一個班級,都是有著幾十個的學生,這其中每個學生又來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性格特征、興趣愛好、成長經歷、生活習慣、知識基礎、思維能力、行為方式個個不同。作為班主任,我們必須事先掌握全班學生的基本情況,還應該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形成自己的個性教學。要知道,學生是否對學習生活存有良好情緒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之間良好感情的交流。在我看來,洞悉學生的內心世界,不但需要班主任長時間的、不動聲色的觀察,還需要我們與學生之間近距離的交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
二、學會“心”賞,用愛感化每一個學生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師愛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情感紐帶。只有當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愛,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發自內心的激勵和賞識時,他們才會在心理上與教師更親近,把教師作為知心朋友,愿意跟你面對面地交流,也才能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的教育,包括科學知識、為人處世的道理以及教師給予的批評,從而形成愛的雙向交流,產生和諧的音符,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
在我看來,愛心是一位合格班主任必備的基礎。有了愛心,教育才能水到渠成,從而贏得他們的感動和信任,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自擔任班主任以來,我每年都組織為學生過生日的活動。事先我給過生日的學生準備了賀信和生日禮物,鼓勵他們好好學習,熱愛集體,然后在生日當天讓全班同學為他(她)唱生日歌,這樣每位學生生日的時候都讓他(她)得到全班同學給他(她)的祝福和充滿希望的生日賀卡,儀式簡單而溫馨,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班級大家庭的溫暖。這種愛的教育,雖然簡單,但增加了班級認同感,當學生把班級當作和諧的“家”時,班級也必然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三、“以生為本”,共同創建和諧班級
和諧班集體的構建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學生身上,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是和諧班集體的一個重要標志。班主任要以生為本,主動引導他們在知、情、意、行諸方面協調發展,讓班級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揮,特長充分展現,做到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基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嘗試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建設和諧文化氛圍
班級文化是班級發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思想內容。通過創建班級文化,我們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我們可以利用黑板報、墻報、宣傳欄、書畫作品,建設具有本班特色的文化氛圍,以對學生產生暗示效應,陶冶學生心智。
2.組織豐富的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張揚個性,實現自我價值,同時我們也可以讓學生的才華和潛能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開發;再者,課外活動還可以使他們過剩的精力得到適當宣泄,小組間的競爭意識得到增強,同時,協作意識也得到了增強。作為班主任,我們還可以適時引導,將活動產生的效果轉移到學習中去。這種放手讓學生成為班級主人的做法,對于打造和諧班級是十分有效的。
3.成立學習互助小組
一般說來,一個班級總有后進生和優秀生,如果我們讓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在紀律上互相監督,在思想上互相交流,必將減少同學之間的矛盾,促使和諧集體的形成。
四、民主管理,重視班干部的挖掘與培養
我曾經在《班主任之友》上看過這樣一句話:“班主任在,學生能做好,僅是一個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學生能做好,是一個優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學生仍不能做好,則是一個失敗的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走班級管理民主化的道路。而要讓他們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最重要的是注意物色、選擇品學兼優、責任心強、樂意為同學服務的學生擔任班干部,組成班委會,要求他們努力學習,團結同學,以身作則,鼓勵他們大膽工作,嚴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同時,班主任可以對學生放權,讓他們自己管理班級,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通過集體輿論把管理者的教育意愿表達出來,通過集體去影響每一個學生。學生會真切感到集體對他們的關注和監督,想到自己與集體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集體,必須管好自己。讓學生自己參與問題的解決處理,是民主精神的重要體現。
五、加強溝通,做好家校聯系
和諧的家校關系是構建和諧班級的平臺。學校教育不可能獨自承擔學生成長的全部責任,家庭和社會等環境因素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很多學生在學校和家里完全是兩個樣。只有掌握了學生在校內校外的表現,才可能真正、全面地認識和了解學生。班主任要主動與家長多聯系、多交流,以便及時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同時,讓家長多一份了解、多一份責任、多一份警覺、多一份溝通,在感受教師對孩子關心的同時,加強對學校和班級的認可與贊同,使家長成為教育的合作伙伴,營造和諧、互動的家校教育氛圍。
和諧的社會離不開和諧的校園,和諧的校園又源自于和諧的班級。作為班主任,我們有責任在管理中創新,在和諧中育人,為建設和諧校園、實施和諧教育盡一份綿薄之力。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第二實驗小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