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林
摘 要:談了提高教師素養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教師素養;師德;教學水平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行為。一個道德高尚、行為端正、作風嚴謹、胸懷寬闊、博愛大度的老師一定會培養出一批批舉止文明、為人正直、遵紀守法、與人為善、富有愛心的學生來。真可謂“良將手下無弱兵,良師才能出高徒”。由此看來,教師對學生的教育過程就是教師的各種綜合素質作用于學生的過程。而要想讓學生成為優秀的人才,教師首先必須有優良的道德品質、淵博的知識儲備、良好的育人方法。那么我們應怎樣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加以提高。
一、加強師德修養
教師的道德素養是教師綜合素養的核心要求。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應該成為學生的表率。教師的思想品質、責任心、作風、紀律等各種道德性因素的表現都應具有熏陶感染學生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自己的品德修養,努力提高思想覺悟,這樣才能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出德才兼備的新一代。
二、提高教學專業水平
常言道:“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缸水。”因此,教師應該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深入鉆研專業知識,掌握本門課程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教學技能,進而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同時,還要廣泛地學習教材以外的相關專業知識,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將知識化為自己的內在財富,這樣應用起來才能夠得心應手。在當今社會迅猛發展的時代,教師更應該具有“先行一步,先知先覺”的意識,具有順應時代發展,勝任教學工作要求的本領。不斷獲取新知識,掌握新信息,開闊新視野,擔當新任務。
三、提高教學藝術水平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直接組織者。不但要具備豐富的教育理論水平和一定的教學技能,還必須掌握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強化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藝術。教師在授課之前首先要對學生的心理了如指掌,掌握學生的所思所疑,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思考、探索知識的愿望,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同時,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倡導并實施生本教育,落實素質教育,建立和諧、民主的平等師生關系,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措施,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精確簡練的語言、端莊率真的教態、生動準確的手勢、科學規范的板書、深入淺出的講解、直觀形象的演示等教學藝術把靜態的書本知識變為活潑立體的講臺畫面,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復雜抽象的知識。
四、增強教學機智,積累教學經驗
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會遇到難以預料的特殊情況,特別是學生往往會提出讓老師難以回答的問題。此時,就需要老師具有一定的反應機智,要求教師具有表現力、說服力、應變能力和組織能力。這些能力需要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加以鍛煉和積累。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隨時總結教學中的得失,不斷體驗新的教學方法。積極汲取他人的教學經驗,不斷探索新經驗,每當遇到讓老師難看的問題時,切不可亂了自己的陣腳,更不可不懂裝懂,或隨意給學生一個連老師自己都沒有把握的答案而敷衍了事,搪塞學生的提問。我們可以把學生所提的問題向全班的學生進行討論,讓生生之間加以解決。還可以請學生給老師課后加以解決和思考的時間,在下節課中進行講解。以不恥下問的教學態度真誠對待學生,一定會贏得每個學生的尊重和愛戴。只要我們具有一定的教學藝術能力,精心播下一顆顆充滿希望的種子,就必將會迎來一個碩果累累的秋天。
(作者單位 青海省湟源縣城關第三小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