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摘 要:學生從傳統的接受式學習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課程改革的需要,我校逐漸探索出了課堂“四步自主法”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教育;四步自主法;教學體會
隨著課程改革的層層深入,教學模式的蛻變,教師已經從課堂的主導者,變為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學生從傳統的接受式學習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課程改革的需要,我校逐漸探索出了課堂“四步自主法”的教學模式。現將這種教學方法介紹一下,與大家一同分享。
一、引情激趣,打開閘門
興趣是人們學習、工作的內在動力。要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從而能“好學”“樂學”。為此,我在教學工作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尋找“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方法。經過不斷總結,我認為在課堂上可以利用豐富多彩的插圖導入、文化底蘊深厚的對聯導入、激發學生好奇心的謎語導入、內容形式多樣的故事導入、視覺沖擊力強的影視作品導入、優美動聽的音樂歌曲導入等。不管使用哪種方法,目的都在于刺激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而自然地過渡到學習中去。
二、集體設疑,拋磚引玉
宋朝學者陸九淵曾說過:“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疑”是引導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在因素。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啟發學生探究課文的要點,對學習的內容進行質疑,而教師要充當整理者,將學生質疑的問題整理為最能體現教學目標的幾個統攬全文的問題,在之后的課堂教學就緊緊圍繞這些問題逐步展開,最終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師生合作,相互學習
師生合作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中之重,是對本節課中重點難點的精確詮釋。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身兼多個角色,既要和學生相互討論研究,做一個與學生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合作者”,又要做好指引學生正確學習方向的引路人,同時還要在共同學習的基礎上不斷地總結歸納,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目的的明確性。如,在教學《九寨溝》一文時,課文3~6段構段方式相同,我引導學生用先概括后具體的學習方法學完第三段,學習過程中解決上一環節提出的問題,其他幾段讓學生根據這一學習方法小組自主合作學習完成,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文章的構段特點、寫作特點。這樣,教師既做到了積極引導,學生又做到了主動合作探究。
四、整體完善,錦上添花
一節優質課不能只注重學生的學,也要注重最后的“結”。這個“結”字不單只包括小結,還應該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來,所以,我們設計了這個環節。如,《九寨溝》的教學,在學習完之后,我寫了一首小詩,但需要同學們的幫助。這是一個( )的九寨溝,這里有( )的湖泊,這里有( )的瀑布,這里有( )的森林,這是一個( )的童話世界,油松( ),華山松( ),金絲猴( ),大熊貓( ),假如來到這個美麗的童話世界,我要( )。
總之,“四步自主法”充分地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有效地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
參考文獻:
李唐花.試論小學教育問題之重智育輕德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3(04).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安廣鎮第二小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