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鳴鏑
摘 要:高效課堂,已成為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課堂教學的一個新亮點。教師要采用恰當的方法引導,喚起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精彩紛呈,魅力無限。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彰顯魅力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動腦想、動口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小學數學課堂不斷綻放出美麗奪目的光彩,彰顯數學魅力。
一、設疑導入,興趣盎然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設疑導入就是根據小學生好奇的心理,在上課伊始就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發思考,使學生產生急切的探究興趣,積極動腦思考,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疑問對小學生大腦皮層有強烈而持續的刺激作用,喚起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活學生創新思維。如,教學《圓的知識》一節課時,教師播放動畫片引入,小猴、小兔、小狗和小熊四個小動物在進行騎自行車比賽呢,你們能猜到最后誰得了第一名嗎?為什么?多數學生猜測小猴子得第一(因為小猴子的車輪是圓的。)那么,小狗的車輪也是圓的呀,它為什么不能得第一呢?有的學生說:小狗的車輪車軸沒安裝在中間。教師及時提問,車輪是圓的,車軸為什么要安裝在中間呢?小猴子的車軸安裝在車輪中間,跑起來又快又穩。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利用知識的遷移引入新課,使學生體會到不是學數學,而是在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運用競賽,發現問題
小學六年級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發展階段,好勝、熱情、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等個性品質,針對這一特點,教師課前搞一些“競賽游戲”去刺激學生,會使他們一下子就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以競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思考,促使學生產生探索問題“奧妙”所在的神秘感。
如,教學《倒數的認識》一節課時,上課伊始,教師就出示1分鐘比賽,請你設計有兩個因數相乘的算式,并使乘積為1。規則:每人每次設計一個算式,寫完后按順序立即傳給小組內其他成員,重復的只能算一個,又對又多的為勝。課堂頓時活躍起來,學習氛圍高漲,學生急欲尋求答案,唯恐自己小組落后,培養了團隊精神。經過積極的思考,學生很快寫出了許多這樣的算式:×=×=×=×=1…經過評定,冠軍勝出,教師給予獎勵。教師引導:像這樣,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你發現什么問題了嗎?孩子們積極發言,倒數一定是兩個數之間的關系,不能一個數單獨存在。對,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呢?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分子分母交換位置。你能找到1的倒數嗎?0有沒有倒數啊?為什么?經過探究,學生發現:1的倒數是1,因為1×1=1;0沒有倒數,因為0不能作分母。全體學生主動參與了探究知識的過程,始終處于一種動眼、動耳、動腦、動口的境界之中,始終保持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三、動手實踐,感悟數學
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使學生在有效的操作中發現、感悟,迸發出學習的熱情。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如,學習“圓柱的側面積”時,教師出示和側面積相近的空心紙筒和實心圓柱各一個,讓學生猜一猜哪個圓柱的側面積大?學生爭論不休,面紅耳赤。此時,教師就抓住火候,拿出這樣的兩個圓柱,因勢利導,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問題。學生會用剪刀把空心的紙筒垂直剪開,發現它是一個長方形,測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求出它的側面積。而實心的圓柱剪不開,怎么辦呢?教師引導,把剛才剪開的硬紙板重新圍起,學生驚奇地發現:圓柱底面周長就是長方形的長,高就是長方形的寬。然后自己動手測量出實心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就能求出實心圓柱的側面積。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是一種藝術,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抓住六年級學生的成長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個性,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康清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情境[J].考試周刊,2010(28):93-94.
[2]田金嬋.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J].才智,2013(16):99.
(作者單位 湖南省長沙縣福臨鎮中心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