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晶晶
摘 要: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突出了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價值和意義,如何培養問題意識越來越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意識;培養方法
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知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慮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問題意識是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是搞好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影響因素。在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呢?
一、積極創設產生問題意識的問題情境
良好的問題情境會使得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常情況下,學生需要保持自己的觀點和信念的一致性,假如出現與原有觀點或信念不一致的情形,就會出現認知沖突,產生問題意識,學生就會改變自己的信念或行為以達到認知協調。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促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以此來調動學生對新問題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實施多樣化的課堂提問模式
“教師問、學生答”課堂提問模式是教師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但是這種方式容易使學生陷于被動的角色,使得學生產生上課僅需按照老師的提問來回答即可的惰性。教師可以通過實施多樣化的課堂提問模式,以幫助學生產生問題意識,如循著教學思路設計“問題鏈”,結合重難點推出“問題串”等。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贊可夫在《和教師的談話》中指出:“如果班級里能創造出一個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的氣氛,孩子們就能把自己的種種印象和感受,懷疑和問題帶到課堂上來,開展無拘無束的交流”。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耐心、細致地對待學生的問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產生,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實現評價方法的多元化
充分了解學生個體現實的知識水平,是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客觀評價的前提。以往對學生的評價,多是集中于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標準化評價,這種方式不但抑制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同時也壓抑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實現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就是要做到評價語言的科學化,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多采用積極的評價。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與技能,更要讓學生學會質疑的方法,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有意識地、系統地培養,給學生充分思考與交流的時空,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目標的目的。
(作者單位 安徽省合肥師范附小三小)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