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軍
摘 要:田徑運動是體育教學中各項運動的基礎。但是在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學生對田徑運動不是很有興趣,使體育教育工作遇到了瓶頸。那么如何才能解決這一難題呢?思想上的改變才是根本的改變。應該在新課標思想的指引下,更新教學觀念、教學思想,積極探索,改革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和田徑運動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運動習慣和愛好,增進學生身體健康,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體育教學;田徑運動;觀念
田徑運動是集跑、跳、投為一體的基礎體育技能,是中學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它項目多,開展廣,不會受到場地、器材、季節、氣候和年齡等多方面的影響。再加上田徑運動能夠有效地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改善身體各個方面的機能,有針對性地鍛煉人的各項身體素質,如,速度、力量、靈敏度、柔韌性、耐久力等,不僅適合學生的自主學習和鍛煉,更加適合成為終身鍛煉愛好項目的首選。
體育教師觀念的轉變,思想的更新和教學方式的改進是激發學生田徑興趣的法寶。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很多學生覺得田徑課就是跑跑跳跳,內容單調,枯燥乏味,嚴重地影響了教師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再加上教師不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只是單純地示范、模仿、訓練,在對于教學中遇到的安全問題,也是得過且過,不正確面對,甚至望而卻步,使得學生在田徑運動過程中經常會伴隨著運動損傷,這就更加挫傷了學生的田徑運動熱情。
要改變這種局面就一定要轉變觀念,更新思想。首先,以學生為主體。體育教學是師生互動式的教學,其教學的過程不僅僅是運動知識和技能傳授的過程,更重要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幫助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和創新地進行田徑學習,在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過程中,教學相長,取長補短,讓學生體會到田徑學習的快樂;其次,注重教學方式方法。田徑運動傳統上雖是競技體育運動項目,但同時又是一項可行性強且強身價值高的健身項目。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地為了讓學生跑得多快,跳得多高,投得多元,而是引導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運動,培養運動習慣。所以,要擺脫傳統的單一的灌輸式教學,從學生的思想上提高田徑運動健身的意識,從行動上轉變學生被動模仿,重復機械練習的學習方式,
引導學生探索創新,在實踐中感受田徑運動健身的效果和快樂,從而產生興趣,形成終身鍛煉的愛好和習慣。
參考文獻:
梁海容.新課標下的中學田徑教學[J].新教育,2006(1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