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德民
摘 要:新課程理念指出要改變以知識傳授為核心的指導思想,逐漸突出人的中心地位,要以人為本。因此,作為教師要解放思想,關注學生的發展。而實現這一目標最主要的途徑就是要改變學生目前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學習方式;自主;合作
在傳統的中學地理教學中,我們大多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更多地關注自身講了多少,向學生輸出了多少,教師很少讓學生動手、動腦或通過實踐活動來學習新知識,更是較少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課堂教學基本上是教師講教材,教課本。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核心在于探索新的地理教學方式,新課程認為教師不應只在意學生占有了多少知識,而應將關注點放在如何讓學生面對新的情境時,能夠獨立地去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我們更應強調學習過程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領會。因此,我們要倡導學生參與、探究、動手,而教師則是這些學習方式得以實現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深深地感悟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的內涵所在,并且深感這種學習方式對于人的發展方向的引領。
那么如何進行學習方式改革呢?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
方面:
一、調動學生內驅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學習本身是學習者自身的精神需求的體現,是學習者渴望能夠提高自身素質的一種體現。學生本應該作為學習的主人,自己去規劃學習進程,自己總結學習方法,而不是被動地跟著老師的思路一路走下去。在新課程所倡導的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的思路指引下,我們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真正讓學習逐漸地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需要,讓學生感到“我要學”。而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如何將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呢?
促進學生在問題解決中領會學習的奧妙。經常設置一些恰當的問題是促使學生思維深化的一個重要策略。緊張的思維活動中,學生要進行分析、判斷、選擇,這些集中的思維活動不但帶給學習訓練的機會,而且對于問題的解決會有成功的體驗,這會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形成。
二、合理創設小組,促進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強調的是合作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其實質是讓小組學生各有所長,能夠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合作學習同時以小組形式出現,以小組競爭代替了個人競爭,這會讓個人力量凝聚起來,各個成員信心會增強,這樣每個人就有了努力的信心與希望。在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到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合作精神顯得更為重要。這樣的合作會讓學生體會集體的力量,體會到團結的力量,會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力量,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及集體榮譽感。同時組內學生的差異性可以讓優勢學生幫助劣勢學生,真正實現老師帶優等生,優等生帶劣等生,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的目標。
總之,新課程要求每一位教師要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道風景線,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黃京鴻.新課程地理教學論.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6.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