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芬
【摘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主動的參與、發現和體驗,學會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行為引導型 自主 參與 開放 問題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49-02
行為引導型教學法是德國職業教育界于20世紀70年代為提高學生獨立工作能力所開發出的一種行為引導教學方法。其總體思路是:在職業院校創造開放的、一體化的學習環境,按照職業生涯所需要的思維和行業要求組織教學,學生根據總體教學目標獨立地進行整個學習過程,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與中心,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咨詢者。它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有自己的特點:
重自主:教學是一種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邊活動,學生是這一互動的核心所在,在以往的教學中,人們過多強調的是教師的主導地位和主導作用,課堂更多地成為了教師展現個人知識和風采的舞臺,忽略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能動作用,老師臺上講,學生座下聽,學生實際參與很少,充分閱讀的時間、質疑的時間、表達的時間都被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解剝奪了,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鉆研的興趣與熱情。因此,行為引導型教學法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有充足的參與機會與參與行為,學生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獨立思考、感知、理解、提高,在親身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形成多種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等。教師放下傳統的師道尊嚴,只是以旁觀者的身份,給學生做指導、提看法。簡而言之,行為引導型教學法使教師由傳統的知識、技能的傳授者、監督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發者、引導者,而且是共同的學習者。
重過程:行為引導型教學法需要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的體驗,即重視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由于每一個問題在尋找解決辦法的過程中都會涉及到很多知識,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很自然地就會和已學過的知識建立一定的聯系,所以學生參與過程的本身也就是獨立思考、感知、理解、提高的過程。學生是積極參與還是消極接受或回避,不僅影響學習的效能,而且直接影響到學生自身的發展。語文學習的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制作成果,短時間內可能感受不到學習的效果,看不到學習帶來的顯著變化,但學生提問、表達、交流、傾聽、操作本身,也就是所追求的結果。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否掌握了具體知識和技能并不重要,關鍵是能否對所學習的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從而有所發現和創造。比如說,通過課前自學,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通過查找資料、課外觀察、實驗、閱讀和利用現代化手段收集信息等等,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重開放:行為引導型教學法一改以往教師絕對占據講臺的 “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個黑板擦、一本教材、一本教案”的授課方式,從形式到內容都呈現開放態勢。通過采用形式上較為直觀的現代化的展示技術,如多媒體、投影儀、黑板、卡片等媒體,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活動,激發其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欲望,培養其觀察、想象、思維等綜合能力。通過小組活動、野外實習、角色扮演等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體驗,讓知識生活化、實際化,使其產生對學習的需要,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沒有思考的學習是無意義的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習是痛苦的學習,沒有開放的學習是僵化保守的學習。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要求教育者面向社會,不囿于一方講臺,一本教科書。行為引導型教學法的內容、教學目標亦是開放的,它鼓勵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行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個體的不同,必將激發、點燃眾多創新的火花。
重問題:不管哪一種教學方法,都是圍繞著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展開的。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問”的目的是為了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不協調”,引起學生認知上的矛盾沖突,把學生帶入與所提問題有關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產生弄清未知的迫切愿望,誘發出探索性的思維活動。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一般來講,老師結合背景讓同學們理解“不寧靜”的原因就可以了,但我們可以多問幾個為什么,讓同學們作更加深入的探究,答案可能會是五花八門的。但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答案,更在于質疑本身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為,學生為了尋找答案,需要去查閱很多資料。所以,發現、提出、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生自學的過程,就是學生擴大知識視野,獲取、掌握知識的過程。
重應用:學以致用是任何學科門類的教學目的,語文教學同其它學科一樣,教學的目的不只是會背誦會理解而是會運用。只有把所學的書本知識融會貫通,轉化成自己的應用能力,才能有利于更高層次的學習、工作、生活,這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根本目的。在研究性學習中,由于每一個問題的研究和解決都會涉及到很多知識,學生通過這種活動,很自然的就在已經學過的知識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這種知識的聯系,可以是縱向的、單一學科的,也可以是橫向的、涉及幾種或多種學科的。當然,為了解決問題,學生一定還會去自學很多東西,使自己原有的知識沿著深廣兩個方向拓展。
行為引導型教學法的上述特點,使之同傳統的教學方法有了本質的不同。它打破了以往以課堂、教材、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模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自覺性,達到自主學習的境界都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順應了信息時代對人才綜合能力培養的要求。只有正確把握行為引導型教學法的這樣一些特點,才能實施相應的教學手段,開展相應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