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摘要】本文以2013年省級精品課程《中藥制劑生產技術》(http://221.2.164.220:18888/zyzy/4/sb/main.asp)為例,探討了高職專業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思路流程、教學方法及教學反思。
【關鍵詞】高職 專業課程 信息化 教學設計 中藥制劑生產技術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245-03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在綜合把握現代教學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全優化的研究過程。[1-2]課程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是教育現代化實施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效整合的重要環節。職業院校專業課程大都具有內容多、范圍廣、程度深的特點,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勢在必行。
一、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1.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這一學習理論同時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強調學習過程中建構的雙向交互作用,強調學習中的交流與合作并強調學習的情境。[3]
2.情境認知學習理論,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怎么應用,就應當怎樣去學。在真實的學習環境中所獲得的知識才可能是活性知識,才具有遷移力和生存力,而不像在情境化中所學的知識是惰性的缺乏遷移能力。
3.多元智能理論,與信息化教學在諸多方面有重合,所以頗具指導價值。(1)目標導向,個性發展是信息化教學設計最基本的價值取向。(2)內容構建,多元知識是信息化教學設計內容構建的基本要求。(3)環境創設,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多種智能組合的有效保證。(4)評價設計,多維度評價是激勵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4]
4.混沌理論, 混沌理論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的應用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設計;認知學習是指導學習者對自己認知過程理解、控制、操作的知識與能力的自覺意識;多維目標學習;開放學習;過程化評價。
二、信息化教學設計
(一)課程教學設計
1.課程設計的理念和思路
課程設計理念體現高等教育理念和職業教育理念雙重性,并使學生具備職業拓展能力及職業遷移能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突出“為藥品食品事業服務,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辦學宗旨。《中藥制劑生產技術》課程按照“六依據、五體現”課程設計理念。“六依據”理念:依據職業崗位分析構建課程體系;依據工作過程開發教學內容;依據行動導向進行教學模式設計;依據工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做一體的四步法(資訊、策劃、實施、評價)設計組織課程教學;依據職業能力體現課程目標;依據學生全面發展采用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五體現”理念:體現課程內容職業化、課程目標能力化、教學實施項目化、教學方法多樣化、課程評價過程化的特點,體現依據工作過程的高職教學要求。
通過對山東省制藥企業、醫藥行業的深度調研,融入課程設計理念,課程設計思路由人才需求分析歸納行動領域,由行動領域分析學習領域。
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共同研討優化整合課程內容,對中藥制劑生產人才需求進行分析,對典型工作崗位進行歸納,篩選出中藥制藥技術專業的崗位群,對中藥制劑生產技術核心崗位的工作任務分析、職業能力歸納;選取了中藥傳統制劑生產、中藥固體制劑生產、中藥液體制劑生產三類遞進式生產技術為學習項目(內容);學習項目之間體現中藥由傳統生產技術到現代生產技術的遞進性式發展,由簡單到復雜序化了課程內容;以冰硼散、大山楂丸、益母草膏、感冒退熱顆粒、銀黃膠囊、復方丹參片、清熱解毒口服液、葛根素注射液八個典型、常用的中藥產品為工作任務;生產任務之間環環相扣,互為基礎,又相互獨立,建立工作任務與知識、技能的緊密聯系,校企合作制定課程標準。
2.課程設計的實施
課程實施“學訓交替”、“教學做一體化”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工作任務的引導下自主的實施,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扮演的角色是整個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豐富立體化《中藥制劑生產技術》課程網站,將教學中要利用的網上信息(視頻、動畫、虛擬仿真、PPT等),通過超級鏈接的形式與網站中有關文字內容相連(學生可以通過鼠標點擊該部分文字,進入相關網站),在網絡教室使用多媒體教學系統組織教學。結合動畫演示、虛擬仿真、觀看真實制劑生產錄像、實驗室產品制作(教、學、做 )、企業現場生產實踐等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以生產過程中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操作規范程度、終產品的質量等作為學生考核評價標準,強調過程考核;教學過程符合學生成長規律,循序漸進,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設計。
任務的工作過程在一體化教室、中藥制劑實訓車間、GMP實訓車間、中藥炮制實訓車間、制水車間及校外實訓基地等進行,實現教學場所與實訓車間、教學做一體化,保證在校學習和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增加企業生產實踐專項訓練,涉及八個制藥企業生產崗位,兼職教師在企業生產車間親自實施實踐教學,提高了學生對制劑生產的全面認識。
建立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以過程考核為主的多元課程考核評價體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3.學習項目及工作任務的劃分
學習項目、工作任務及學時劃分,見表1。
(二)課堂教學設計
根據課程教學設計的結果,針對學習項目進行良好的教學方案設計與實施才能達到最終的學習目標。
1.四步法實施課堂教學
按照“資訊、策劃、實施、評價”四步法實施課堂教學設計,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務,資訊:各小組接到任務書,通過上網收集資料(網頁、圖片、書籍等),教師利用網絡資源(省級精品課程網站),準備有關文字、圖片、音像、模型資料;策劃:設計實施方案,組長匯報,學生提問、教師指導,確定最佳方案;實施:各小組按照實施方案制備任務書要求的產品,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評價:各小組對制備產品進行評價,教師現場答疑總結。
2.課堂工作任務設計與分析
以制備感冒退熱顆粒為例,見表2。
三、信息化教學方法
根據項目教學的不同內容、不同環節和學生特點,在吸收傳統教學優點的基礎上,發揮信息化條件的特長,使教學更加直觀、生動和活潑。
信息化條件下的講授法比傳統的講授法有了很大改進,在教學資源的多樣性和教學的互動性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教學資源多數是通過多媒體課件、精品課程網站、校園網資源庫等提供的文本、聲音、圖像、視頻等的集合體,不僅信息量大,而且內容豐富,可以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項目導向式教學。
網絡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了集成化的學習環境,包括多媒體學習系統、輔助學習系統、實踐環境和師生交流環境等等,學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安排完成學習,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的難度、進度,還可以隨時通過電子郵件、在線答疑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實現知識共享。這種教學方法既可以同步教學,也可以采用個別輔導模式。[5]
“仿真模擬”課堂教學模式正是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中仿真某一工作角色,使學生在比較接近企業現實的情形下,親身體驗制劑制備工藝流程、實際開展制備產品的活動,從而掌握一定工作知識和技能。[6]
我院擁有“GMP”“中藥提取分離技術”“中藥炮制技術” “中藥制劑設備”“中藥制劑制備技術”等10余套仿真軟件, 為本課程信息化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四步法實施過程中靈活地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小組討論法、頭腦風暴法、案例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現場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講授法、提問引導法、練習法、自主學習法等,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作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設計實施反思
1.從整個教學流程來看,網絡資源豐富,適合于利用網絡進行項目教學。在精品課程制作上導航合理、使用方便,視頻、動畫清楚一致,便于學習者隨機進入學習內容,有引航功能,使網絡學習者不至于迷航;課件交互性良好,利用在線答疑促進學習者與學習者、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與學習材料之間的交互,通過學生在在線答疑上的留言次數和質量能反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和效果。
2.借助網絡實現了由課內向課外的便捷延伸,有效網絡資源集中,教師駕控更為寬松,學生從研讀資料到完成任務策劃,都可以更為充分地體現操作的個性化與層次性,優秀學習成果的展示、交流、借鑒,也對學生的學習有更好的促進、激勵作用。
3.通過“情景導入→自主資訊→方案策劃→小組實施→考核評價→反饋答疑→總結提高”的教學方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中心,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成為引導者、監控者、顧問,引導學生采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方式,積極思考并行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表2 以“制備感冒退熱顆粒“工作任務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