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河山
摘 要:眾所周知,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因而課堂應該是充滿生命活力的,雖然課堂教學的價值對于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預設、不可復制的生命歷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備課時的全面思考與設計,哪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沒有上課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課堂上的游刃有余。新課標指出:高效的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可見,高效的備課對于教師來說非常重要,而高效備課是相對于無效備課或低效備課而言的。什么是無效或低效備課?它是指教師在沒有仔細研究教材、研究課標、準確掌握學生學情的情況的前提下,照抄照搬舊經驗,拿著教輔資料,缺乏思考的備課。作為一名教師,要上好一堂課,好的教學設計非常重要。
關鍵詞:備課;研讀教材;研讀課表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教學工作的有效性問題日漸突出,備課的有效性也顯得尤為重要。教學中高效課堂顯得尤為重要,高效課堂的基礎是有效、高效備課。但因為一些日常瑣碎的事情占據了教師大部分時間,實際上的備課就等同于抄寫學校配備的教案了。為了按固定的要求抄寫好教案本上的內容,應付學校教導處或上級的檢查,教師大部分的時間用于了“精心抄寫”,幾乎沒有時間“用心設計”。而平時教師在學校上課、改作業、輔導學生、與家長溝通等又要占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思考的時間、空間確實又沒有多少。然而就是這樣“精心抄寫”的教案,教師會忘得一干二凈,上課前還得重新備課。這樣的“備課”造成了“備課”與“上課”兩張皮的現象,這樣的備課便成了一種擺設,這樣的備課便是徒勞的、無效的。
什么是高效備課?就是指教師在認真鉆研教材、研究課標,備學生、備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借鑒吸收、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讓課堂真正活起來,力爭達到課堂效益的最大化。怎樣才能做到高效備課呢?
一、認真研讀教材、研讀課標
首先,要從認真研讀課標入手,明確不同學段的教學內容與教學任務,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在上課時教的太深太難,讓學生手足無措。其次,全面地研讀不同年級的教材,新課程標準強調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不拘泥于教材,做到真正的“用教材教”。教材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學內容,由于學生情況、教師素質、教學條件等方面的差異,作為課程重要實施者的教師不能停留在機械的“教教材”的層次上,在備課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心理規律,適度地加工教材內容,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讓教材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改革以來,新教材變化很大,每一冊課本都為教師的創造性使用留下了空間。但許多教師由于知識的局限性,難以全面駕馭教材內容,需要教輔材料進行補充,同時不同版本的教輔材料便于教師進行書面交流和研究。因此,有效高效的教學設計是經過認真研讀教材,依托教材,參考教輔,將知識進行整合,易于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
二、備學生
學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這個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大家都知道,學生是成長中的人,由于每個學生知識背景不同,儲備的知識狀況不同,在學習中難免會產生一些疑惑、不解,因此,教師必須要清楚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掌握知識的速度,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課堂中的反應,這是每個老師在備課之前必須了解的,以便在備課時預設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疑惑等,還有學生的生活經驗,家庭情況等,這些都對學生很好的學習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課堂教學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出發點和興奮點的關注和利用。而課堂上學生的提問正是學生學習興奮點和關注點的體現,教師只要抓住學生問題加以引導,就可以引發更深、更廣的問題,就會產生出其不意的效果。
三、備課堂,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預設”是預測和設計,是教師課前對課堂教學有目的、有計劃的設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長建構,是師生與教學情境的相互作用中產生的新問題和新情況。課堂是一個不斷生成的教學,在生成的過程中,師生雙方超越傳統的教育學的理念,積極互動,充滿智慧的挑戰對好奇心的滿足,從而使課堂煥發出師生的生命活力,這種“生成”必須有精心的“預設”做鋪墊。相對于學生的發展,預設與生成都只是手段和措施,我們一定要從提高教學質量、立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用長遠的、動態的觀點來認識和處理兩者的關系。
總之,要備好有效高效的教學設計,需要教師課前做大量的工作,不僅從教材、從學生、從自己、從課堂的角度進行備課。因為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只有認真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多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并根據自己的情況,設計出有特色的有效高效的教學設計,運用到自己的備課中來,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來,一定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影響力。
(作者單位 甘肅省臨洮縣金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