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邦海
摘 要: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深入挖掘物理教材的價值,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進而為實現高效率的物理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科學探究;問題情境;自主實驗
物理作為一門科學性學科,我們不僅要借助它來提高學生的知識與技能,而且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以及科學探究能力。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采用恰當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綜合而全面的發展。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問題是探究的基礎,是創新的基礎。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而且對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學“電阻”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授課的時候我采取的是問題情境創設的方法,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1)當導體的材料、長度都相同時,導體的橫截面積越小,電阻會有什么樣的變化?(2)有兩條粗細相同、材料相同的導線,但是長度不相同,請問哪個電阻會比較大?(3)如果導體的橫截面積相同,長度也相同,但是一個是錳銅線,一個是鎳鉻合金線,請問,這兩個導體哪個電阻較大?……在導入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猜想,并順勢將學生引入正文的學習當中,同時為高效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在學生自主思考、猜想的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也會得到鍛煉和提高,進而大大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
二、借助自主實驗,培養操作能力
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物理教學中發揮實驗的價值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物理理論知識。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充分發揮實驗的價值,以逐漸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例如:在教學“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時,我引導學生用“電池組,5 Ω、10 Ω、15 Ω電阻各10只,變阻器、電流表、開關、電壓表各10只,導線若干”等實驗儀器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實驗,目的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更加輕松地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同時也為學生課堂探究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礎。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充分發揮物理教學的價值,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科學探究,從而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作者單位 河北省冀州市南午村鎮中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