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翠蘭
摘 要: 隨著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實踐性教學是高職教育未來的主要發展模式。實踐性教學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徑。高職會計專業本身有較強的實踐要求,但是我國高職會計實踐性教學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分析了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 高職教育會計專業 實踐性教學 應用型人才培養
一、應用型人才及實踐性教學的含義
應用型人才指融會貫通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并將其應用于一線生產、專業實踐的人才類型。實踐性教學是高職教育區分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點之一,實踐性教學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使學生掌握一定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具備相應的操作技能、綜合素養等。實踐性教學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解讀:其教學目的是培養應用型、綜合型、實踐型人才,教學保障條件需要師資力量、教學設施、實踐環境等,教學形式多樣化,有實驗、實訓、社會實踐等。
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面臨的問題
1.實踐性教學的思想理念陳舊
有些高職院校只是將實踐性教學手段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弱化實踐性教學理念的重要性。有些高職院校的老師來自高校剛剛畢業的碩士或博士,大多沒有做賬的實際經驗,缺少對會計從業內容及技能的真實認知。有些高職院校教學內容陳舊、理論過多、與社會實際生產相脫節。會計專業的學生缺少崗位實習經驗,認為要做好會計只需會記賬做賬、編制會計財務報表。
2.實踐性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
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會計的課程除了要求學生掌握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外,還要求具備會計崗位的相關專業知識及經驗,比如納稅申報、銀行往來結算、財務預算等。但是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課缺少這方面的內容,很多課程只是講一些空洞的會計學理論,甚至沒有開設必要的會計學主干課程,課程內容體系不完整、各知識板塊分散、課程重復開設等。
3.實踐性教學客觀條件不健全
會計學科的實踐性教學需要必要的輔助教學設施,比如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實踐基地、會計電算化教室等。某些高職院校缺少必要的教育資源保障,其教學經費緊張,導致教學設施落后、教學資源匱乏,教學設備陳舊或配置不齊,從而影響教學質量。有些高職院校的對口實習單位,不履行實習協議,致使學生缺少實習的機會。
4.實踐性教學的師資力量不足
有些高職會計教學還是采用傳統的大課堂灌輸的方式,偏重理論知識傳授,忽略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有些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比例設置不合理,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比例過高,有些會計學科的教師缺少會計工作經驗。有些高職院校的會計教師有理論型教師和實踐型教師,實踐型教師在工資待遇、工作環境方面不如理論型教師,這使得實踐型教師隊伍中缺乏高素質人才。有些高職院校的教師還有科研考核任務,無法全身心地參與學生教育工作,使得會計教師對待實踐性教學的積極性不高。
三、加強高職院校會計學科實踐性教學的改善措施
1.更新實踐性教學理念
高職院校應該正確認識其培養目標、教育理念,將實踐性教學貫穿教學活動。高職院校要緊跟市場環境的發展變化,開設的課程、課程的內容取決于市場的需求。其次,學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自學能力,比如會計核算能力、分析、統計及處理數據的能力、會計軟件應用能力等。在日常教學中應該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業務的結合,使學生接觸會計從業者的相關知識與經驗,熟知會計從業者的工作環境、所需技能,做好未來的會計從業規劃,提高學習的目的性。
2.優化實踐性教學方法
在日常教學中應該活學活用,將枯燥的知識用典型的企業案例講解出來,讓學生知道知識的應用場景。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接觸實際的工作環境,可以帶學生企業參觀,建立學生對會計職業的主觀認識。其次,會計學科教師應該注重將綜合知識單一化,單一知識綜合化,靈活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靈活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問題導向教學法、案例討論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等。為了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會計工作各層面的工作,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教學法,由不同的學生扮演不同的職位,比如出納、記賬員等,并輪流更換職位,使每個學生都接觸到不同職位的工作內容、業務特點、操作流程、職責范圍等,還要注重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開設相關的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等課程。
3.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應該合理搭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課時、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的數量。高職院校應該與企業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不斷完善會計教師在職培訓制度,使會計教師定期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課程,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技能。為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應該將實踐性教學效果與教師的績效考核綁定在一塊。為了加強與社會的聯系,高職院校應該定期邀請一些業內專家來校演講,邀請一些實戰出身的專家來校兼職教師職位。
4.保障必要的教學資源
高職院校應該采用與企業合作辦學、向政府申請資金等多種渠道,設置必要的實踐教學場所,保證配備必要的仿真會計模擬、會計電算化實驗室,強化校內實訓的角色轉換意識,當學生進入實訓教室,其要完成從學生到會計的角色轉換,其行為要嚴格遵守會計職業行為規范及職業道德等。其次,要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校外實踐基地,高職院校可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院校為企業提供會計專業人才,企業為院校提供實習機會。實習的不同階段應該安排不同的實習項目,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參考文獻:
[1]來愛梅.對高職高專會計實踐性教學有關問題的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綜合版),2006,08:85-87.
[2]劉彤,王巧云.關于高職高專院校會計實踐性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J].會計之友(上旬刊),2007,03:54-56.
[3]李靜.高職會計實踐性教學研究與應用[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7,05:169-170.
[4]陳丹,陳建松.高職會計專業校內實踐性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03: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