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詩經》中的怨刺詩主要見于《大雅》與《小雅》?!岸拧惫?05篇,而怨刺之作就有將近40篇,占三分之一還要多,是“二雅”文學中最有價值的部分。這些詩篇借助于豐富多彩的修辭手法從不同的角度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揭露了周王朝的腐敗及社會政治的黑暗,為我國源遠流長的現實主義文學傳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詩經》;怨刺詩;修辭藝術;文化內涵
作者簡介:曾劍,女,山東臨朐人,1978年9月生,漢族,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副教授。山東大學文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
[中圖分類號]:H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0--02
“怨刺詩”這一稱謂,起于漢朝?!稘h書·禮樂志》:“周道始缺,怨刺之詩起?!痹勾蹋袃蓪雍x,一是指作者內心的怨憤,二是指對時弊的針貶。據統計,《詩經》中的怨刺詩有40余首,分為貴族怨刺詩和民間諷刺詩兩大類。
貴族怨刺詩多為當時思想進步的有識之士所作。西周末年,周室衰微,內憂外患,各種社會矛盾日趨尖銳,勞苦大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些進步人士出于歷史責任感和社會道義感,抨擊時弊,救濟民生,勸諫君主多做有益于國家進步和百姓安康的事情。這些詩作既有對統治者的諷刺, 又有對君王的勸諫, 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君王的無限忠誠。如《大雅·蕩》, 詩人托言周文王斥責商紂暴虐, 不恤國政, 終致滅亡, 對當權者給予警示和提醒, 勸諫執政者要以殷為鑒,愛民樂民,以老百姓的利益為執政的出發點才能確保國家繁榮昌盛,王朝命運常治不衰。
民間諷刺詩多為勞動人民和下層人士所作。多為嬉笑怒罵,諷刺統治階級荒淫腐朽生活的內容。詩中有對于黑暗社會的無情揭露和諷刺,有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有的包涵著作者極高的政治熱情與責任心,有的顯示了作者的不屈意志和抗惡精神,還有的是對自身遭遇的慨嘆,是《詩經》現實精神的重要表現。如《小雅·十月之交》是諷刺群小亂政之詩,通過歷數日食、月食、地震等種種自然災害的可怕, 指出人民受苦的根源在于以皇父為代表的佞臣小人們因褒姒得寵并列于朝,控權恃寵, 暴虐無道, 將天下搞得動亂不止。全詩表現了詩人作為周朝的士大夫為國事盡心竭力,胸懷救國圖存、憂國憂民的偉大抱負。怨刺詩中豐富多彩的辭格藝術更使這些詩生動形象,具有久唱不衰的藝術魅力。
一、賦——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
從表現手法上看,《詩經》中的怨刺詩多半直陳其事,直抒胸臆,言簡意賅,直奔主題。所以,它們多屬“賦”體。通常情況下,用賦的手法抒發感情,可以使道理顯豁易懂,感情真率動人,如說理性較強的怨刺詩在《詩經》中較為常見,在這類詩歌中,作者往往直接針砭時弊,向腐朽的統治階級說明道理、發表議論、進行勸諫。如描述召穆公諫周厲王的《大雅·民勞》就是“賦”體的代表作。
周厲王是一位貪暴之君,他重用小人,牽制言論,濫殺無辜。結果導致國家大亂,諸侯離心,國人反叛?!睹駝凇肪褪窃谶@種歷史背景下寫的。全詩共五章,通篇都用了“賦”的寫法,每章前四句諫王安民?!懊褚鄤谥?,汔可小康?;荽酥袊?,以綏四方”,百姓已勞累不堪了,什么時候才可以得到休息。因此,愛護京城百姓,便可安撫四方;愛護京城百姓,便可聚集天下之民;愛護京城百姓,便可安定四方之國;愛護京城百姓,便可使民排除憂愁;愛護京城百姓,便可使國家不致遭到敗亡。每章中四句諫王防奸?!盁o縱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不要放縱欺詐的小人,要謹防他居心不良,謹防他喧囂胡言,謹防他無惡不作,謹防他丑態多端,謹防他反復糾纏。唯有“無縱”、“以謹”,方可用以遏止小人逞兇暴。這樣便可出現一個好的政治局面:使小人知畏明法,使百姓沒有憂愁,使小人不敢作惡,使政治不致敗壞,使是非不會顛倒。每章末兩句諫王修德。“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勸諫君王要悅近懷遠,以定王室;無棄前功,以成其美;敬慎威儀,接近有德。您雖年輕,卻作用甚大,關系天下安危,民生休戚,故德不可不修。最后傾吐忠言“王欲玉女,是用大諫”,意為“君王啊,我衷心熱愛您,故作此詩來規勸”。由以上分析可見,該詩以賦的手法直抒胸臆,可以更直接地表達規勸君王從善向善的感情。
二、譬喻——以彼物比此物也
譬喻能使道理淺顯易懂,文字生動形象,這種修辭方式在《詩經》怨刺詩中被大量使用。如《小雅·正月》詩“魚在于沼,亦匪克樂。潛雖伏矣,亦孔之炤”,暗喻畏禍無所躲藏。“心之憂矣,如或結之”用繩子結了解不開的疙瘩,喻憂郁之心,亦生動貼切而新奇?!洞笱拧どH帷吩姟叭绫孙w蟲,時亦弋獲”暗示警告群小別忘我所以,說不定什么時候會摔跤?!段猴L·碩鼠》將剝削者比做田鼠, 指責他們剝削沉重, 貪得無厭?!夺亠L·鴟梟》是《詩經》中唯一的禽言詩(模擬鳥禽的語言而寫成,借禽之口表達感情,反映現實),也是我國最早的禽言詩,該詩通篇用譬喻,以勞動大眾的口吻來控訴統治階級的不勞而獲,哀嘆自己艱辛勞作卻依然食不果腹:
全詩共四章,以一只母鳥的口吻斥責鴟梟(貓頭鷹)的殘暴和不勞而獲,述說自己的辛苦,整首詩以母鳥比喻貧苦的婦人,以鴟梟比喻殘暴的統治者,這正是當時人民痛苦生活的形象反映。第一章“鴟鸮鴟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寫母鳥斥責貓頭鷹奪走了她的兒子,并警告他不要再破壞她的巢,自己為了辛勤哺育幼子,已經操勞致病了。第二、三章“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予手拮據,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以母鳥建巢的辛苦比喻人們建立家庭的辛苦。母鳥趁著天晴未雨的時節,剝取桑樹皮纏扎好門窗,卻還要飽受樹下人的欺負。母鳥為了筑巢,抹取雜草,積蓄茅草,勞累不堪,以致口手皆病,而巢還未修好。第四章“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寫母鳥自嘆處境艱難,發出凄切而恐懼的呼號。以母鳥羽毛稀少、凋零,比喻窮人的困苦處境,用鳥巢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的危險,比喻窮人的家庭將遭到摧殘。全詩比喻巧妙,寄托深遠,語言生動形象,諷刺辛辣,富有童話色彩。
三、對比——嬉笑怒罵中顯現正邪善惡
怨刺詩善用對比,用對比顯現正邪善惡,給人以鮮明而深刻的印象。如《大雅·大東》是東人怨刺周室之詩,控訴了西周貴族對東方諸侯國勞動人民壓迫剝削。詩中多處采用對比手法揭露西人和東人之間的矛盾沖突。
如第二章“小東大東,杼柚其空。糾糾葛屨,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來,使我心疚”,“糾糾葛履,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是說東人穿著稀疏交織的葛布鞋,怎能踏寒霜?西人穿著輕便暖和,安逸地走在大道上。從不同的鞋子寫出了西人和東人穿著的差異和生活質量的懸殊。第四章“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西人之子,粲粲衣服”,“來”通“勑”表示慰問,“粲粲”,是鮮亮的意思,意思是“東人的子弟整天勞苦不堪卻無人慰問,西人的子弟穿著鮮亮的衣服卻無所事事”,“舟人之子,熊羆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試”,是說西人的子弟追逐熊羆獵取野味而取樂,而東人的子弟,卻要承擔各種差役。由西人、東人勞逸之不均揭露消費者不去生產而耽于享樂,生產者勞苦工作卻無權消費的黑暗現實。第五章“或以其酒,不以其漿。鞙鞙佩璲,不以其長”,“鞙鞙”是指佩玉綬帶美而長的樣子?!碍j”指美玉。西人每天痛飲美酒,而東人連湯也喝不上;西人身系貴重的瑞玉之佩,而東人卻連最普通的長佩也沒有。此句主要寫東人、西人貧富的懸殊。該詩通過這一連串的對比描寫,顯示出作者對西周統治者的憤恨和對東方勞動人民的同情。
面對著剝削的沉重、勞役的繁重、地位的不平等一系列社會現實,怨刺詩的作者有感于現實困苦的生活, 以激烈的言辭, 抒寫胸中的憤懣之情, 他們拿起自己的筆控訴了統治者的不勞而獲, 貪得無厭, 對勞苦大眾所受的繁重的勞役、徭役和兵役,以及精神奴役給予了極大的同情和關切。鋪陳、譬喻、對比等修辭格的合理運用又增強了詩句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更加彰顯了《詩經》怨刺詩永久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朱熹.詩集傳[ M] .北京: 中華書局, 1958.
[2]夏傳才.詩經語言藝術新編[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8.
[3]尹建章.試談《詩經》的諷刺藝術[J].《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86(6)
[4]彭昊.《詩經》諷刺詩與怨刺詩之區別及其特色[J].《長沙大學學報》2000(9)
[5]周東暉.二雅刺詩再探[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