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國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手段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以書本為信息載體的信息獲得方式逐漸被網絡、微信所取代,人們的書本閱讀量越來越少。由于種種原因,學生的閱讀量很小,沒有濃厚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低下,這已經成為擺在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興趣;表率;氛圍
讀書可以使人增長知識,提高修養,陶冶情操,學會處世,培養良好的心態,形成獨特的風格。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而“讀”本意是指閱讀,就是通過閱讀書面語言文字理解其內容、獲取信息、增長知識的過程。學生語文能力發展得如何關鍵在于閱讀的數量和質量,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重視閱讀教學,下大力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閱讀給語文教學提供了可供利用和借鑒的豐富的感知材料,以及獨特的藝術審美。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讀書是一個充滿創造性的腦力勞動的過程。有些學生感到閱讀是枯燥無味的,而有些學生則覺得興趣盎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然閱讀興趣受內在和外在兩種因素的影響。內在因素則是學生自身的需要。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在閱讀中培養興趣,豐富知識。知識越多,興趣就越強烈、越濃厚。另一種是外在因素,那就是書籍本身的吸引力,吸引學生主動去閱讀,去了解書中的故事。若能將二者合一,并將其靈活運用,效果將會特別明顯。興趣是推動學生課外閱讀的強大動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愿望。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發揮好老師的表率作用
作為老師,對學生的示范和言傳身教作用很重要。早讀課,老師不要總要求學生來讀,自己當監工,而應該拿出自己喜歡的書籍閱讀。遇到好的文章可以朗讀給學生,和學生多交流一些對閱讀的看法以及自己閱讀的收獲。在講解閱讀理解題時,老師要和學生一起朗讀文本,并和學生共同探討材料的精髓及主題思想。作為教師,必須“言傳身教”,做到身體力行,身先垂范,讓學生學習,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和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氛圍
教室是學生閱讀的主要陣地,讀書氛圍和閱讀環境對學生的閱讀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可以在班級建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書籍放到圖書角,同班共享,同學們之間相互換閱,這樣不僅解決了學生個人讀物匱乏的問題,而且還能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同時,可以在教室張貼有關讀書的名人警句,在黑板上開辟讀書專欄,由學生推薦書籍讓學生閱讀。這樣讓學生在充滿書香的環境中學習,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注重發揮誦讀的作用
作為學生,要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誦讀是最好的手段。這個方法看上去有些老舊,甚至感覺有些笨拙,但實際運用起來效果卻很好。誦讀時,眼、手、口、耳、腦等各種感官要同時聯動,通過有聲有色的誦讀可以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到文章的內涵。一個學生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就不可能組織好語言,更不可能寫出好的有思想內涵的文章來。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口不能言,筆不能寫”的學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缺乏閱讀的積累,而語言的表達正是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實現的。我們在講解閱讀理解題時,一定要重視誦讀的作用,對那些優美的文章,要變換多種方式去讓學生參與誦讀,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用幾句話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概述一下,然后再去做閱讀的題目。學生認為,這樣做題不僅效率高,而且準確率也提高了許多。當然,老師還應該在平時指導學生誦讀時掃清閱讀障礙,學會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生詞,讀準生字,理解詞意,這樣才有利于誦讀,有利于閱讀理解文意。
四、老師要多鼓勵學生
由于社會原因,孩子們幾乎很少有和他人交流的機會,沉默寡言也就成了習慣。這樣必然也影響著他們與人交往,尤其是通過交往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少,他們更是羞于言談。
(作者單位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周家莊學校)
?誗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