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然
摘 要:實驗是生物學學習的基礎,通過實驗能夠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現(xiàn)象。因此,在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探討了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凸顯主體;課外實驗
生物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實驗便是這門學科的基礎。在課程設置方面,實驗教學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實行實驗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知識,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所以說,對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實驗興趣
學生對實驗教學的興趣決定著其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因此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教師可以通過集體學習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分組等等,讓學生在合作的氛圍中開展實驗教學。舉個例子來說,教師在安排種子結構的觀察實驗時,不僅要安排學生對菜豆種子進行觀察,同時還要督促學生記錄觀察結果。在進行記錄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畫圖的方式來記錄觀察結果,讓各個小組將觀察到的結果畫在紙上,同時寫出相應的結構名稱。這種方式不僅能夠?qū)W生實驗的情況進行檢查,還能夠幫助學生認識菜豆種子的結構,加深對各個結構的印象。對于較為復雜的實驗,教師要學會化整為零,讓學生逐步進行實驗,并最終得出正確的實驗結果。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求知欲,從而更好地學習生物知識。
二、凸顯主體,加強指導管理
在實驗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都需要銘記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這一理念,需要讓學生自主自覺參與到實驗教學活動中,并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思維與探討。舉個例子來說,“觀察洋蔥表皮細胞”這個實驗的主要任務是認識細胞組織的結構。而學生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導,往往會沉浸在對顯微鏡的好奇中,會利用顯微鏡去觀察其他好玩的事物,就無法完成對細胞各部分結構的觀察任務。這種情況就需要老師的適時指導,不僅要強調(diào)完成任務,同時要幫助學生調(diào)節(jié)光線來觀察其中不易觀察的部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意識到學生的主體角色,讓學生自主去完成實驗,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實驗結果,讓學生對細胞的各部分結構都有較為形象的認識,并幫助學生更快地學會生物知識,提高教學的效率。
三、開展生物課外實驗活動,推進實驗教學發(fā)展
實驗教學的開展可以說是對生物課堂的一種拓展,而課外實驗活動則是對課堂實驗教學的一種補充,這種活動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實驗當中蘊含的原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這一章節(jié)講授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每個小組承擔不同的調(diào)查任務,并結合多種生活實際當中存在的相關問題來進行調(diào)查與研究,開展一系列課外實驗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享受到學習和探索的樂趣,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對生物有更好的理解,從而使得生物實驗教學改革更進一步深化,推動生物教學的進步。
總而言之,要提高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不僅要結合實驗教學的具體特點,更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的學習情境,并指導學生完成規(guī)定的實驗任務,以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李國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幾點思考.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4(10):155-156.
(作者單位 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三坪農(nóng)場學校)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