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了仃
摘 要:毋庸置疑,漢語教學應充分重視詞匯教學,但在充分重視詞匯教學的同時不能淡化課文的閱讀教學。因為漢語閱讀教學在使學生獲得課本知識,增強漢語語感,感受人文情懷,提高漢語表達水平等方面起著直接的不可小視的作用。
關鍵詞:朗讀;理解;課堂筆記;課堂氛圍
我們的學生來自農村,他們沒有學習漢語的大環境,漢語基礎也相當薄弱,如果我們只一味地運用“灌入式”教學方法,讓學生死記硬背詞匯,造句,學生在漢語學習中對所學課文內容沒有篇章的概念,那么要求他們學好漢語并且達到用漢語交流的目的是相當困難的,因為我們沒有為他們營造好學習漢語的小環境,即課堂環境。我們很辛苦地教學生學漢語,而學生卻很辛苦地把漢語學成了啞巴漢語。怎樣讓漢語閱讀教學富有實效性呢?我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重視對課文的朗讀
由于學生在朗讀時對聲調的讀音把握很不到位,為了達到糾正發音的目的,可以采取教師大聲范讀學生小聲跟讀的方式,這樣做能幫助學生糾正發音,培養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教師有聲有色的朗讀,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范讀傳達著教師本人的情感態度,范讀時的情感態度,會感染著學生的情感態度,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教師的思想感情發生共鳴。例如:我在范讀完《大兵》那一課后,學生對大兵的敬意油然而升,車上其他乘客的表現,尤其是那個用酒換大兵大頭鞋的男人的舉止更激起了學生們的憤慨之情,從學生嘴里脫口而出的評價“大兵真好!”“那個男人真不要臉!”“那個男人真不是男人!”……可以感知學生的情感體驗產生了作用。他們體驗到了作品中的人文情懷。這又何嘗不是一種人文情懷的內化作用的顯現呢?朗讀把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通過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漢語語感,并且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當然,朗讀的方式很多,除了教師范讀外,還有分組朗讀、個別朗讀、齊讀、自由朗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教師可酌情選用。
二、重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在這一環節的實施過程中,我認為教師需考慮以下三點:
1.可以針對全文內容設計出引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填空式的練習
此類練習可以安排在預習時,也可以在朗讀前展示出并要求學生在朗讀后根據前后句子和課文內容的感知填出所填的內容。此類練習的設計要盡量通俗易懂,留白處不可過多,意在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建構漢語課文的篇章意識,進而達到利用課文做媒介以增強學生漢語語感和訓練學生漢語思維的語言表達能力。
2.教師可根據文段內容設計盡可能簡單的問題,要求學生用完整的通順的漢語回答出所提的問題
完成這一步時可以適當地適時地放手給學生.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然后要求學生任選一題或兩題在不看書的情況下用通順的漢語表述出來。安排這一環節意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漢語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讀書的良好習慣。學生在這一環節的學習中可以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糾錯來進行漢語思維和漢語表達,達到提高學生正確表述漢語的目的。這一過程的實施我認為就是在給學生營造漢語交流的課堂環境,這一步做扎實了,對上好真實交際課也是有一定的幫助的。
盡管這樣的設計基本上是傳統的教法,學生跟著老師的教學安排走,但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有了交流表達的機會,那些平時因漢語基礎不好課堂上沉默寡言的學生也找到了發言的機會和環境,使他們在漢語文字表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方面有了自主提高的機會,彌補了課堂上無法關注他們的缺陷。
3.重視培養學生學習漢語閱讀課的良好習慣
在漢語閱讀教學中,要建立漢語閱讀教學常規,規范學生閱讀行為。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反復指導、反復訓練,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穩固的漢語閱讀學習習慣,使正確的漢語閱讀方式得到重復運用,得到強化,趨于穩定,這也是語言功能發展和漢語能力提高的必要條件之一,對形成學生正確的漢語思維方式和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漢語閱讀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大膽運用漢語的習慣,在學一點用一點的不斷訓練中,日積月累,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也就培養起來了。
誠然,良好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而教師應長期堅持自己的漢語閱讀教學常規,嚴格要求學生堅持不懈地實踐。
三、重視學生做好課堂筆記
重視學生做好課堂筆記,對培養學生的漢語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這一點也體現在漢語課文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做好課堂筆記,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漢語語感與漢語思維的敏捷性。比如:段意的概括是化繁為簡的聽力訓練,也是對學生進行正確表述漢語語序的訓練。學生準確地將老師的重要表述與總結的要點記下來,也有助于課后復習,收到消化鞏固之效。同時,在漢語能力的內化方面也起著積極的作用。但做好筆記的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教師應在方法上給予學生指點,督促學生養成勤于做筆記的好習慣。
四、重視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教師是課堂的管理者,是教學計劃的實施者、調控者,因而,教師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主導者。學生只有在平等寬松的氛圍中才能愉悅地學習。營造民主、寬松、和諧氛圍的主動權在教師手中,教師必須主動地承擔改善師生關系的責任。教師要用一顆真誠的、友好的、平等的心對待學生,要給予學生尊重和信任,努力創設出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有利于激勵學生的自主意識,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漢語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
以上就是我由教語文轉教民族學生漢語后,在從事教學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時對提高學生漢語表達及用漢語交際能力的一點行之有效的看法。
(作者單位 新疆喀什地區澤普縣第六中學)
?誗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