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霞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的發展。”也就是說,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價值,開展綜合性學習,促使學生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健康全面
語文作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而且對學生健全的發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開展綜合性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綜合性的發展。
一、借助有效游戲教學,豐富綜合性學習
對于小學生來說,游戲是他們最喜歡的活動,單調的課堂使學生看不到學習的樂趣,找不到學習的積極性,更看不到語文的價值。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創設有效的游戲情境,從而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
例如: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時,由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知道青蛙冬眠的特點。在授課的時候,我便組織了“繪畫”的游戲情境,讓學生根據文本中的描述,自主描繪出各種小動物的爪子或蹄子,同時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使圖畫能夠彰顯自己的個性。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開展有效的游戲教學,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進而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借助自主學習模式,落實綜合性學習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自主的認識和將外在的知識觀念轉化為其內部精神財富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教育界的一種共識。而且“以人為本”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展現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思想。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借助自主學習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掌握基本語文知識的同時,自主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學《巨人的花園》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首先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按照“巨人不讓孩子在花園進行玩耍,做了什么?——孩子不來花園玩之后,花園變成了什么樣?——孩子來到花園后,花園變成了什么樣?”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有目的性,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借助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綜合性學習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與文本相互交流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學內容。因此,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充分發揮語文閱讀的價值,有效開展綜合性的語文學習,從而促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獲得大大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為了讓學生感受父子親情,理解偉大的父愛能給人巨大的勇氣;也為了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以及閱讀能力,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帶著以下幾個問題對文本進行了反復閱讀。問題如下:1.為什么文本中反復強調時間?2.“不論發生了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這篇文章體現了什么中心思想?引導學生帶著上述問題進行閱讀,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本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而且,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會得到大幅度提高,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閱讀的價值,使學生在獲得情感體驗的過程中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認真貫徹新的教學理念,采用恰當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打造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使學生的綜合能力獲得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王越.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綜合性學習[J].中國農村教育,2008(4).
[2]朱德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綜合性學習方法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0(27).
(作者單位 江西省廣豐縣霞峰鎮小學)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