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業
摘 要: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怎樣在課堂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呢?“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情境的合理有效創設最終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問題情境;故事;動手實驗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創設有效的數學問題情境:
一、利用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實際發展過程,學習數學家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的思想和方法,實現對數學知識的再發現過程。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定理數學和公式數學。如,三角形內角和定理、錐體體積均可用實驗觀察使學生發現結論;平行線的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可以通過平行線的作圖或者通過度量同位角來發現。
二、用故事創設情境
講一個笛卡兒發明直角坐標系的故事:數學家笛卡兒潛心研究能否用代數中的計算來代替幾何中的證明時,有一天,在夢境中他用金鑰匙打開了數學宮殿的大門,遍地的珠子光彩奪目。他看見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著結網,順著吐出的絲在空中飄動。一個念頭閃過腦際:眼前這一條條的經線和緯線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線和曲線嗎?驚醒后,靈感的階段終于來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兩邊的距離來確定嗎?蜘蛛在爬行過程中結下的網不正是說明直線和曲線可以由點的運動而產生嗎?由此,笛卡兒發明了直角坐標系,解析幾何誕生了。
三、利用數學活動和動手實驗探究創設問題情境
在教學時,教師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動手,在活動中由學生自己去探究,例如華師大版初中數學“平面展開圖”的學習,這是實踐課,應該讓學生去操作,讓學生直觀地去解決問題。教師要挖掘課文內容本身所包含的矛盾和發現新舊知識的矛盾,也可借助直觀手段,顯示與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產生矛盾從而形成問題情境。
教學實踐證明,創設有效的數學問題情境是提高課堂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無論設計什么樣的情境,都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以激發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老城鎮初級中學)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