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國新
【摘要】由于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變化,互聯網在人們工作生活中得到快速普及,使得整個社會行為模式發生變化。銀行業也受到不斷挑戰,互聯網金融業務正在取代傳統銀行業務。了解互聯網金融對農業銀行的沖擊性,并根據實際情況予以合理改革措施,對于提高銀行業務發展,增加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農業銀行 改革措施
互聯網金融具有較為先進服務營銷理念、電子手段具有較高技術操作性,使得客戶耳目一新,作為農業銀行,營業網點多、點多面廣已經無法作為優勢進行應用[1]。隨之電子銀行服務方式不斷發展,對于銀行業務方向存在一定影響作用,從而影響到銀行業競爭格局及管理模式。
一、農業銀行互聯網金融改革背景
由于目前社會正處于巨大數字化革命時期,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時代、4G網絡等在不斷發展變化中,由于此類技術的不斷革新,在互聯網基礎上,各類型新業務、新產業逐漸開展,導致包括銀行業等各行業均遭受巨大沖擊。而且因為互聯網不斷深入到人們工作生活中各個領域,使得消費方式、理財及行為模式等均出現巨大改變,生活節奏快速化,在銀行排隊辦理業務無法滿足人們需要,而應用電腦、電話或手機進行銀行支付結算及個人理財等業務則得到大部分客戶認可[2]。而客戶需求及互聯網商務發展等均要求商業銀行應跟緊互聯網商務發展腳步,大力推廣銀行業務不斷創新發展,將傳統金融業務逐漸轉移到電話、手機、網絡渠道及各種電子交易渠道,使得電子銀行不斷發展進步。
二、農業銀行目前面臨挑戰
(一)門戶金融挑戰
由于各個銀行往往均跟隨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及早設置金融網站,開展相應網上銀行業務,以便跟隨網絡經濟發展,從而實現互聯網領先“銀行企業”。而互聯網企業往往會加強網絡特色平臺發展,通過搜索、信息、社交、商務等業務,將產業鏈逐漸由服務業務延伸至支付領域,由此實現第三方支付業務發展,由此積累大量客戶群體。
(二)電商金融挑戰
由于電子商務逐漸興起并發展,使得大量企業均應用電商化轉型。銀行業為了應對客戶電子商務所需,及早與互聯網企業進行合作從而推出B2C業務,且經建設自己銀行電商金融平臺,加強B2B業務快遞發展,使之具有了一定優勢。伴隨電子商務不斷創新發展,在商務消費、商務支付、商務融資等業務方面具有明顯上升空間,從而引發各方爭奪,所以電商金融所具有的優劣性直接決定互聯網金融是否能夠快速持續發展[4]。
(三)社交金融挑戰
由于互聯網、即時通訊、視頻等科技高速發展,使得電郵、微博、微信等交流模式得到交流應用幾率,受到交往方式出現明顯改變,各種類型網絡圈子社交得到廣泛歡迎。銀行及互聯網企業均在此類戰場進行相關業務推廣,出現“微信銀行”、“微信客服”等創新業務,以便在各類型網絡社交圈子內進行增值服務,由此培養大量客戶關系網,搶占市場業務機會。
(四)移動金融挑戰
移動金融應用移動終端和移動網絡實施金融服務移動化改革,從而形成一種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主要優勢是能夠隨時、隨地、隨想、隨用,符合目前快節奏生活、便捷需求、實時服務要求,成為金融業主要發展方向,所以具有較高重要性。當前移動金融業務剛剛起步,均處于探索階段,但是移動銀行、移動支付、移動社交、移動商務無疑成為銀行互聯網金融的一個重要拓展區域。
三、農業銀行業務發展優勢
(一)廣泛線下渠道
由于農業銀行在全國具有較多物理網點,強大線下渠道,對于其他互聯網企業在短期內無法超越。對于互聯網金融具有互補資產優勢。
(二)真實客戶基礎
在農業銀行,具有數大量真實客戶基礎,包括到社會經濟中各個行業,加以整合很容易成為完整生產供應鏈及經濟生態圈。通過多年發展累計,農行有上億客戶存在互聯網消費習慣,而電子銀行發展品牌也家喻戶曉。而且互聯網金融“長尾效應”與農行大量客戶群體及結構形成高度契合,所以發展互聯網金融具有廣闊前景。
(三)強大業務基礎
在大型融資等復雜性金融業務中,只是依靠網絡平臺并不能取代專業團隊工作,因此互聯網企業存在無法逾越的鴻溝,但是農行存在多年管理經驗及業務基礎,自身信用價值使得互聯網企業無法企及。
(四)創新意識
農業銀行及早設置電子商務處、創新業務處,將互聯網金融核心業務快速開展。且及早應用“智慧銀行”理念,出臺電子銀行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結婚移動金融、電商金融、網上銀行等方案,使得互聯網發展路線明確清晰。
(五)高效風控體系
銀行在高風險信貸、信托等業務領域,存在較為完善高效風控體系,并具有良好受到法律所認可的準備金制度。但是有的互聯網企業并無較完善的高風險融資、擔保等領域知識,無法完善的進行風險防控[5]。
四、互聯網金融發展對策
采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發展網絡支付、網絡融資、網絡理財和移動金融等新型業務,提高支付方式創新水平,加強服務模式創新,有效提高銀行互聯網金融發展水平。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建設“智慧型”網絡銀行。根據自身特點,實現多維營銷,收集客戶信息,且予以有效整合,實現電子銀行客戶“四統一”。應用智慧網點建設發展線上營銷,強化電子營銷渠道。應用自建金融生態圈,通過各類社交方式進行口碑營銷,打造知名品牌。提高數據挖掘水平,實現信息“留痕”,通過數據采集及共享,統計分析客戶資產交易情況,按照客戶消費習慣等個人信息予以精準營銷。建立彈性運營模式,全行統一進行互聯網金融運營,使得運營四化得到實施。形成良好現代化風控體系,將互聯網金融風險管控納進全行風險管理體系中,根據風險容忍度分配及動態調整機制,形成反欺詐機制,根據第三方數據,形成良好信貸監控及風險預警智能化。逐步發展標準化、模塊化、多層次的流程架構,確保整個流程由端到端,形成由縱橫關聯的獨立經營單元,從而產生網絡化組織架構優勢,進行無邊界性合作。提高互聯網金融發展相關配套支撐發展水平,完成良好機制文化重塑工作,加強敏感性,對市場進行快速反應;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安全防御水平;加強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充分儲備人力資源。實現信息共享,加強內外部信息交流合作。
參考文獻
[1]翟冀.農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挑戰的策略探討[J].農村金融研究,2013(8):59-62.
[2]袁博,李永剛,張逸龍.互聯網金融發展對中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3(12):66-70.
[3]胡元聰,唐燦.論包容性增長理念門尸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趁的金融法保障[J].經濟法論壇,2013(1):357-367.
[4]王雪玉.互聯網挑戰銀行之一:阿里金融[J].金融科技時代,2013(5):22-29.
[5]王彬,劉天然.中國農村金融體系的制度變遷[J].中國市場,2011(3):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