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德勝
[摘 要]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和主體性地位,可以啟迪心智,陶冶性情,增長知識,讓兒童領略文學、文字的優(yōu)美和魅力,促進兒童身心發(fā)育和成長。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兒童文學在教育教學、價值觀念養(yǎng)成以及娛樂方面的重要作用,讓孩子們的語文學習充滿歡樂、充滿童真。
[關鍵詞]兒童文學;小學教育;教學資源;教學手段
兒童文學的對象是7-12歲的兒童,而這一時期的兒童多在學校接受小學教育,因此兒童文學也被稱之為“小學里的文學”。兒童文學的一個重要功用就是兒童教育,促進兒童身心發(fā)育和成長。從這一點來說,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又是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資源中具有主體地位
小學語文的啟蒙和奠基作用,使其在小學教育和整個語文教育體系中都處于極端重要的地位,而兒童文學的閱讀對象及其閱讀功用,同樣使它在語文教育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1.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文學進入小學語文教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四”運動時期,當時的“新學制小學國語教科書”就選用了許多童話和兒童詩歌。而新中國成立以來,兒童文學也一直是小學語文(國語)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亦對此進行了明確,要求學生經(jīng)過學習能夠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而一二年級的閱讀文類被明確指定為童話、寓言、故事以及淺顯的古詩等。
2.兒童文學在小學生課外讀物中占有主體地位。兒童文學的“兒童”特性,在于它的視角與兒童相合,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去看世界、看生活,形象而生動,能夠激發(fā)孩子們的情感共鳴和情感投入。而孩子們對于符合他們興趣的文學作品,也樂于接受并沉醉其中,并能從中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升語言能力,這也就讓孩子們樂于將兒童文學作品作為課外讀物的主要來源。
3.兒童文學為小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提供了豐富資源。朗誦會、故事會、表演等一些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有效延伸和擴展,這些課外活動的素材以及材料,則來源于兒歌、詩歌、童話、小說等兒童文學作品。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作用
1.教育方面的作用。兒童文學以兒童視角、生動語言,通過形象化、擬人化、游戲化的描述,讓孩子去感悟、體驗世界,并在此過程中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活躍思維、豐富想象、啟迪心智、健全人格,這些兒童文學中所蘊含的一些簡單而基本的道理也在潛移默化之中成為學生自己的價值堅持和傾向。兒童文學對兒童人生啟蒙,建立向往真善美的價值觀念和掌握知識有著重要的作用,對兒童的身心健康與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如《雪孩子》講述了雪孩子不顧生命危險救小白兔,結果自己變成云彩的故事。雪孩子化身為云的結局,符合了孩子們對美好事物的想象,并且故事也蘊含了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無私精神和水的形態(tài)轉換的知識內(nèi)容。
2.審美方面的作用。美好的事物能夠讓人從內(nèi)心深處感到愉悅和滿足,這就是人類內(nèi)心深處的審美觀念面對外部事物所起的反應。而審美觀念的形成,和價值觀念的形成一樣,是需要從啟蒙階段就開始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兒童文學在這一方面恰恰能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增長孩子知識的同時也培養(yǎng)孩子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如《丑小鴨》通過塑造丑小鴨的藝術化、擬人化形象,告訴孩子們什么是美,什么是對美的向往和追求,而孩子們在以自身代入丑小鴨這個角色的時候,也就在不自覺之中提升了對美的價值追求。
3.娛樂方面的作用。兒童文學能夠為孩子們營造一個非常美妙的閱讀體驗,讓他們與作品中的形象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同喜樂,共悲傷。如《皇帝的新裝》,帶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誠實的人生哲理,更有皇帝出丑所帶來的幽默和歡樂。
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是顯著地,作用是多方面的。教師們要善于通過兒童文學作品,讓孩子們的語文學習充滿歡樂,充滿童真,讓孩子們在兒童文學作品的熏陶和感染下快樂成長。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