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情感直接影響學習的質量與效果,因此,在生物教學中如何實施情感教育就成了教師經常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生物教學;情感教育;實施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互協調、相互作用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情感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與質量。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做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鉆研教材,確定情感、態度、價值觀切入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新課程三維目標的一個方面,但并不是說每一節課都必須開展,哪些內容能有效體現情感教育就值得研究了。
以必修3《穩態與環境》為例,筆者研讀了課程標準的有關表述,并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關注生物科學的發展與社會的關系,如,第一章第二節《穩態概念的提出和發展》,第二章第二節《促胰液素的發現》評價應用激素類藥物的利與弊》,第二章第四節《艾滋病——威脅人類的免疫缺陷病》,第三章第一節《植物生長素的發現》;(2)形成環境保護意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如,第五章第二節《生態農業》調查當地農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情況,第六章《生態環境的保護》。在以上章節有目的地進行情感教育,對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養成、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責任感的確立等,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用生動事例解釋枯燥乏味的教學知識
例如,在學習“酶”的有關知識時,可以告訴學生生活中常用的洗衣粉中就有各種酶,它能夠有效分解臟衣服中的蛋白質、脂類等物質,而溫度又影響酶活性的發揮,在最適溫度下酶能發揮最大效力,而低于或稍高于最適溫度會使酶活性降低,溫度過高會使酶的活性散失,所以用加酶洗衣粉時要注意水溫。生活中洗衣粉酶的最適溫度約37℃左右(35℃~40℃),我們可向放洗衣粉的盆中先加冷水后加熱水順便用手來試水溫,正好與我們體溫接近即為其最適溫度(還可調好水溫后再加洗衣粉,切記不可在洗衣粉中先加開水后加冷水或在開水中直接加洗衣粉,溫度過高會使酶失去活性)。又如,在學習蛋白質有關知識時,可告訴學生,谷氨酸味道鮮美,是味精的主要成分。雞、魚和瘦肉蛋白都含有大量谷氨酸,所以很好吃。但不正確的烹調方法可導致谷氨酸的流失,使肉的鮮味大減。如,燒排骨湯,因為主要是喝湯,所以要用溫水或冷水來燒,使瘦肉中的谷氨酸充分釋放到湯內,以保證湯味鮮美。將這種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與生動的生活實例結合起來,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學習的興趣自然被激發出來,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三、在實踐活動中豐富情感
情感是人在實踐活動中產生的。學生只有參與體驗和實踐才能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情感。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我們應組織豐富多彩的生物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豐富情感體驗。例如,組織學生到污水處理廠參觀調查,估算動植物種群密度的野外實習,到河、湖邊觀察水華現象體驗藍藻的存在等,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釋一些常見的生物學現象,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這對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我們要大力加強生物實踐基地的建設和應用,在校內要加強實驗室、生物園的建設,在校外可與附近農場、牧場、苗圃、公園、種植園、養殖場等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場所。
四、在教學評價中升華情感
教學評價對學生在教學中的反應做出認知反饋的同時還給予情感上的影響,以充分發揮教學評價在情感方面的積極作用。例如,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要給予及時、正確的評價,而不能不做評價。當學生的回答正確時,要給予積極的評價。當學生的回答只有部分正確時,也應肯定其合理部分,鼓勵其發揚優點,彌補不足。當學生的回答有誤時,也要肯定其敢于回答問題的勇氣,并告知如何獲得正確答案,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不同階段對學生提出不同的奮斗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行分層評價,讓優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了”,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學有所得,這樣才符合以人為本的思想,較快提高教學質量。當然,這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要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實踐表明,生物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也能對學生的情感產生影響和優化。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我們應結合實際,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與學生共同探索、互相交流,使之始終保持樂學狀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盧家楣.以情優教.理論與實證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徐仁靜.中學生物創新教法[M].北京: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郭志紅,就職于山西省呂梁市呂梁職業中專,生物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