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飛
摘 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特別是隨著信息化、高速化發展時代的到來,社會需求的都是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學校只有根據社會要求培養人才,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強的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為此,教師要結合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實例,深入分析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以適應素質化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精神;培養途徑
創新精神是指敏銳地把握機會,敢于付諸探索行為的精神狀態。從小學生角度而言,筆者認為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創新精神如下:能夠獨立思考、敢于探索知識、動手能力強、喜歡并善于提問、持有不斷進取的心。從目前來看,很多數學教師對創新精神理解較為片面,簡單地認為培養創新精神等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其實,創新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其中包括了創新能力,還有創新意識、創新勇氣等。本文將在深入理解創新精神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教學案例進行分析。
一、結合學生興趣,喚醒學生的創新動力
從心理學角度而言,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內驅力。因此,為了喚醒學生的創新動力,數學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興趣,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奇妙的剪紙”這一課時,可以從學生的興趣著手,設計“小小手工活動”,將學生的創新動力徹底喚醒。本節課的學習以設計軸對稱圖形為主,在上一節課中學生已經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本節課旨在通過手工操作活動,調動學生參與,引導學生創新。活動名稱:個性剪紙。要求:利用剪紙,表達內心情感,創造更多新興的美的事物。這一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學生能夠自己動手操作,展開想象,發揮自己的優勢,充分喚醒了學生創新的動力。由此可見,以興趣為著手點,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再以任務作為牽引,很容易喚醒學生的創新動力。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創新思考。數學中有很多知識值得學生去探尋,如果教師直接公布數學答案,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如果數學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創設問題情境,則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考,讓學生的思維處于“高速運轉”狀態。例如在學習小學五年數學下冊“圓”這一課時,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考。圓這一部分的內容屬于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平面圖形的內容,也是小學階段的唯一一個曲線圖形學習內容,與之前學習的平面圖形相比,難度逐漸增大。為了激發學生主動思考,數學教師設計如下問題:①“圓,一中同長也”,怎么理解這句話呢?是什么同長?②圓的周長如何計算?它的計算方式與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式一樣嗎?③圓在生活中有哪些運用?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得出觀點,也有可能有所創新??傊?,學生通過思考得出的知識比教師灌輸得來的知識印象更加深刻;利用問題作為牽引,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2)創設生活情境,聯系生活深入思考?!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數學知識生活化”的理念得到更多的推崇。為此,數學教師可以以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深入思考,并朝著創新的方向發展。例如在學習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數字與信息”這一課時,教師結合生活內容創設情境,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師:(在黑板上寫上110)同學們,你們看到這個數字,想到了什么?生:報警電話。師:還有其他信息嗎?生1:我覺得還可以表示順序。師:非常棒(豎起大拇指,表示贊揚)。師:你們還能說出生活中常見的數字號碼組合嗎?生:120(救護電話),119(火警電話)……(課堂異?;钴S,七嘴八舌)師:你們真棒﹗那能不能把這些特殊號碼編碼成 537632,或者是984522?這樣編碼好嗎?如果讓你為這些特殊號碼進行重新編碼,你會編碼成什么?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從生活特殊號碼編碼入手,逐步過渡到數字與信息的學習。特別是教師最后的提問,讓學生自己編碼,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優化課堂教學,激起學生的創新勇氣
(1)營造和諧氛圍,促進學生敢問?!鞍l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只有學生敢問,才能帶來更多的創新。因此,數學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激起學生的創新勇氣,從敢問出發,逐漸上升到會問、善問。在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主動放低身份,轉變課堂角色,做學生的“傾聽者”“引導者”,與學生用心交流,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產生親切感,進而敢于發問。例如在學習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這一課時,教師為學生營造了輕松的學習氛圍,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提出問題,勇氣可嘉。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轉、平移的現象,如旋轉木馬、摩天輪、大飯店的旋轉門、升降椅等;其次,利用這些生活例子引導學生提問。為了促進學生參與到提問中,數學教師先提問示范,如什么叫平移?此時,學生明確任務,開始提問。有學生提出“什么是旋轉”?自己在原地轉一圈算不算旋轉?也有學生提出“如果物體平移后,會產生什么變化?物體大小會變化嗎?”等問題。此時,課堂氛圍越來越好,提出的問題也越來越有研究價值。由此可見,數學教師要運用合適的方法,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敢問,最大化地激起學生的創新勇氣和創新意識。
(2)引導探究學習,鼓勵學生創新。探究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勇氣的良好途徑。數學教師可以設計具有探究價值的任務,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集思廣益,以提出創新解決方案。例如在學習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課時,教師以任務作為牽引,引導學生展開合作探究學習,并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探究任務如下:①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有什么關系?請討論并驗證。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又有什么關系?③如果讓你用一組明顯的圖表示這些四邊形的關系,你會設計怎么樣的集合圖?要求:集合圖能夠準確表達這些四邊形的關系,并且讓人一目了然。學生接到任務,開始合作探究。最能鍛煉學生創新能力的應該是探究。因此,在設計探究任務時,數學教師要考慮這個任務對于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思維的培養等是否有利。
四、設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開展一定量的實踐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也是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此外,實踐活動靈活性強,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都具有重大幫助。例如在學習完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了解我們的生存空間”這一課后,教師設計了一次實踐活動,并要求學生給出解決方案,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實踐活動:請以“了解我們的生存空間”為主題進行一次實地調查活動,并選擇你認為最嚴重的一個問題進行闡述。要求:搜集數據、描述問題、用統計圖呈現信息、分析數據、提出問題的創新解決方案。在這個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團結合作,以小組形式共同完成實踐活動。學生通過深入調查、記錄數據、分析數據,結合認知、生活實際,提出創新解決方案。因此,整個實踐活動過程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極為有利的。
總之,創新精神包含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作為數學教師,要在深入解讀創新精神內涵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習慣、思維特點、數學基礎等,優化課堂教學,以培養具有數學創新精神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鄒湘梅.培養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探索[J].安徽教育,2003(12).
[2]張素愛.小學數學中創新精神的培養[J].小學科學,2012(4).
(江蘇省張家港市新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