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蘭英
【摘要】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實踐能力是高職院校大學生的主要能力之一,也是實現大學生就業的基本能力。本文結合高職院校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現狀和意義,探討了當前就業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策。
【關鍵詞】就業需求 高職院校大學生 實踐能力 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187-01
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方針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努力為社會建設、培養和造就更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是高職院校大學生的主要能力之一,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既是職業教育教學的主要內容,又是實現高級技術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更是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內容。在當前社會發展新形勢下,尤其是目前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高職院校在追求高就業率的同時,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欠缺問題也日益凸顯。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促進社會發展、滿足用人單位人才需求和促進大學生個人發展及實現人生價值都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現狀
1.高職院校辦學理念的局限。部分高職院校還沒有從根本上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沒有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實踐能力是高職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實踐能力所投入的實踐經費和重視程度還不夠。
2.大學生對實踐能力學習認識不足。高職院校大學生對實踐能力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依舊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動手能力差,參與實踐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
3.實踐能力培養方式還不夠豐富。部分高職院校實踐內容陳舊,形式單一,缺乏廣度和深度,更談不上創新。實踐方式、實踐內容等的安排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意義
當高職院校和社會都在關注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時候,正是社會、企業和大學生自身發展最需要實踐能力的時候。
1.社會發展需要。知識經濟快速發展,新時代對人才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把知識運用于實踐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實踐能力被社會和企業廣泛認可。只有具備綜合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才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社會,其個人價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實現。
2.用人單位需要。處在社會轉型期,企事業單位對人才需求不再只看重其學歷、畢業院校等,而是更看重人才的實踐能力,即能否迅速為企業帶來生產力。而且,隨著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攀升,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實踐能力較強的畢業生才能從競爭中勝出。
3.學生自身發展需要。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應用技能型人才,實踐能力是其就業的必備條件之一,而實踐能力的增長將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并通過就業獲得經濟收入、社會認可及自我價值的實現。
三、高職院校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策
針對當前高職教育體系中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不足之處,基于大學生就業需要,探索和研究高職教育中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策尤為重要。
1.貫徹“以人為本”思想。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思想。將“以人為本”貫徹在教育中就要突出以學生為本的重要地位,基于當前大學生就業競爭趨勢以及用人市場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需求狀況,高職院校教育者和教育主管部門要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制定適合學生個性發展需求和社會對人才需求培養規劃。在這個過程中,既要尊重學生自身發展規律和自身職業發展需求,又要重視社會和市場等外部因素對人才素質的需求。
2.提高自主規劃意識。大學生在實踐能力培養中是否具有主動性,是能否順利推進高職院校培養方案的關鍵要素。因此,高職院校在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過程中要重視激發學生發展的內在需求,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實踐能力對于自身職業發展的重要意義。一是制定大學生實踐能力發展目標,明確定位激發學生內在需求,讓學生清楚認識到實踐能力是其自身發展目標,也是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從而促進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并能積極主動地尋找鍛煉和提高機會。二是通過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等相關課程,幫助學生科學規劃自身實踐能力的發展目標。事實上發展目標的規劃和設計是否科學對學生自身發展具有方向性指導意義,科學合理規劃能幫助大學生順利實現目標,避免走彎路。
3.促進課程改革。高職院校在嚴格遵循科學性和系統性前提下,要根據市場需求和形式變化迅速做出反應,調整課程設置,構建課程體系,強化專業特色。一是開設專業實踐課。要從專業出發,開設實踐能力培養課程,完善課程設置體系,處理好專業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力培養二者關系,及時調整專業課程和專業實踐能力課程比例關系。二是開設職業指導課程。大學生實踐能力除專業實踐能力外,還包括一般實踐能力,比如團隊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決策能力和創新能力等。這也是各專業和行業對人才的共同需求,這些能力的培養要列入課程體系,通過具體完整的課程建設來完成。
4.加強校企合作。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目的是滿足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了解社會和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狀況,有利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高職院校要建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實習實訓基地,校企共建產學研基地,“把學校直接辦到企業去”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業適應能力創設條件。校企互為合作、互為補充、利于雙贏。一是依托項目,即共同立項科研或研發項目,參與項目檢驗,專業知識儲備與更新,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團隊合作能力,激發創新能力。二是合作培養,這種模式在高職院校被廣泛應用,即與企業通過訂立合同形式共同培養人才,如訂單式培養模式,用人單位結合崗位需求和人才儲備情況,約定高校為其培養人才規格。
總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要貫徹實施 “以綜合素質為基礎,以應用為主線,以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指導思想。并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特殊要求,突出特色,強化實踐技能培養,讓學生既動腦又動手,做到在實踐中掌握應會知識,在實踐中提高個人素質,在實踐中培養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維芳. 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淺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7,(1).
[2]徐志方. 探索校企深度合作 把學校直接辦到企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6).
[3]呂明新.學生社會實踐效能發揮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青少年研究,2005,(3).
[4]王彬. 論學生社會實踐活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4).
[5]李耀輝;牛隴安.加強實踐教學 培養實用人才[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