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九珍
【摘要】音樂與其他學科不同,它的魅力不只在于向學生傳授各種音樂知識與技能,還在于對學生進行心靈的啟迪和凈化,所以,學生總是滿懷期待地盼著音樂可以給他們帶來聽覺的享受和身心的愉悅,但時間長了,學生卻發現,原來音樂課跟其他學科一樣是對抽象概念和知識的堆砌,長期以往,學生也就對音樂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我們必須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夠真正喜歡上音樂,愛上音樂。我個人認為,實施情境教學是實現上述教育目的的一條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音樂 教學情境 直觀情境 體驗情境 生活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209-02
對于音樂學科而言,實施情境教學可以使學生在濃厚的音樂氛圍中去仔細領略音樂的魅力和力量,它有利于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與創作能力。下面,我就以初中音樂教學為例,并結合我本人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對初中音樂的情境創設策略談談我的幾點體會和感悟,以期可以得到拋磚引玉之效。
一、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直觀式教學情境
傳統初中音樂教學,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致使學生在欣賞音樂和學習音樂時顯得很被動,注意力也易渙散,這樣的音樂教學自然難以達到理想教學效果。如今,隨著我國科技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即多媒體技術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教師熟知和應用,多媒體技術綜合了聲音、視頻、動畫、文字、圖形等多種電子信息,對于音樂教學而言,它可以將優美的畫面、逼真的形象、動聽的音響渾然一體,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豐富想象力、提高學生音樂領悟力的教學目的。所以,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適時引入多媒體技術,將音樂教材中平面的文字和靜態的畫面以立體化和動態化方式呈現出來,為學生創設直觀式教學情境,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知識的學習和探索中。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第二單元《西南情韻》時,因為這一單元主要圍繞西南民族音樂進行專題學習,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西南地區音樂風格特點,調動學生學習西南地區民族音樂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喜歡西南地區音樂文化。但是,由于地域生活的差異性,學生無論是對西南地區人們的生活習俗還是西南地區音樂特點都缺乏充分的認識,于是,我就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了大量西南地區彝族的風俗、服飾、民間樂器、民間音樂與舞蹈的圖片和視頻資料,還為學生播放了彝族人民過火把節的片段,讓學生了解彝族的音樂是富有特色、豐富多彩的,而且舞蹈多于歌唱相伴,這樣,學生就運用直觀、形象的方式對西南地區的民族音樂特色有了大致了解,在學習西南地區的音樂歌曲時,學生也就能正確把握歌曲情緒,并加以完美的表現了。
二、利用角色扮演,創設體驗式教學情境
傳統初中音樂教學,書本中的角色與學生通常處于對立狀態,音樂教材中所體現人物情感、行為等與學生之間永遠有著難以跨越的鴻溝。所以,在初中音樂情境教學中,我們應該使學生由原來的接納者、被動者轉為積極追求和汲取知識的主動者,以讓學生能夠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深刻理解教學內容。音樂不僅是一門欣賞的藝術,還是一門實踐的藝術,因此,為了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們可采取角色扮演方式,為學生創設體驗式教學情境,這樣,學生就能在音樂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特長,既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能力,促進學生音樂技能的發展。
比如,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銀屏之歌》后面有一個音樂情景劇“一個真實的故事”,它主要講的是一個女孩從小就愛丹頂鶴,大學畢業后她回到了自己養鶴的地方,但有一天她為了拯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滑進了沼澤地,再也沒有上來。因此,為了拓展學生音樂技能,培養學生創造力,我在班里選取了幾名熱情度較高學生對這個故事中的角色進行了角色扮演,如丹頂鶴、女大學生,以及能為劇情發展埋下伏筆的風聲、雷雨聲、流水聲等等,于是,學生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教師的適當指導將這個情景劇中的情節和人物展現的淋漓盡致、活靈活現,這樣,通過角色扮演,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充滿愛心的情懷,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身的音樂創編能力,鞏固了學生的音樂技能,可謂一舉多得!
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創設生活式教學情境
任何藝術形式都來源于生活,最后又服務于生活,音樂也不例外。所以,我們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僅是為了向學生傳授各種音樂知識和技能,還要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生活中處處有音樂,要學會以音樂的視角去觀察生活,最后達到用音樂凈化心靈、美化生活的良好目的。而且,《初中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所以,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我們不應把教學場所僅僅局限于教室,而是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遵循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將現實生活引入課堂,這樣既能豐富課堂內容,加深學生對生活的認識,還能使學生認識到音樂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進而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音樂的教育和熏陶。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金色的秋天》時,這一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讓學生欣賞和歌唱以秋天為主題的音樂作品,了解音樂表現形式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并在感受音樂作品的同時,得到美的享受。當時正值秋天季節,于是,我帶領全班學生來到了野外,讓他們仔細觀察秋天自然景色的變化,并引導他們說出秋天應有的情緒,因為與以往教學方式不同,學生個個都顯得精神振奮、情緒高漲,這樣,在欣賞《西風的話》《豐收鑼鼓》《揚鞭催馬運糧忙》《在希望的田野上》等這些以秋天為主題的音樂作品時,學生就能深刻感受到這些歌曲所表達的落寞情緒以及秋天豐收人們喜慶的場面,同時也能體會到是生活給音樂創作提供了廣闊空間,進而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實踐力和創造力。
總之,初中音樂情境創設策略不是一成不變的,希望廣大教師能夠從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創設出豐富多彩且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濃厚的音樂氛圍中受到音樂的感染和陶冶。
參考文獻:
[1]夏艷《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情境教學初探》[J]音樂大觀201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