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彩虹
摘 要: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是熏陶學生情感,提升人文素養。在初中閱讀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與真實情感,引領他們進行有情感的閱讀與體悟,能使語文的人文性彰顯,使人文成為學生的一種素養,促進學生成長。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情感體驗;人文素養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我們語文教育的一種重點是讓學生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培養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一、閱讀教學中情感注入的必要性
初中語文教學以閱讀教學為主,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能動地、有個性化地進行閱讀。但是,傳統的閱讀偏重于學生應試能力的訓練和培養,過分重視語文基礎知識、閱讀基本能力和閱讀方法的教授與習得,即側重于教會學生從閱讀文本中獲取文字信息。語文人文性要求我們還要讓學生能與閱讀材料進行情感思想交流,從所學內容的情感信息中獲取情感熏陶。
情感是人內在素養的積淀,是一個人從生活體驗與閱讀感受中提煉出來的體現內在品質和素養的情懷,也是對客觀事物、閱讀對象所持的態度和體驗。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學,準確定位閱讀教學的情感目標,通過和諧平等教學氛圍的營造,通過創新教學手段、方法,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文學素養,讓他們人格健全地成長成才。
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社會的價值觀發生著極大變化。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他們的意志品質、情感素養都不夠健全且比較脆弱。因此,要讓他們表達出內在情感,通過課文的情感與人文的熏陶,對他們進行健康的情感教育、人格教育,獲得語文教育中德育的價值。
可見,閱讀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有情感,能夠在閱讀中進行情感碰撞,從而完善、豐厚自己的情感,獲得人文素養和品質的提升。
二、激發內在情感培養人文情懷的策略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重視閱讀的個性化,珍視學生自主閱讀中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從而讓學生在閱讀中豐富情感、升華情感,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1)導入,搭建情感表達舞臺。學生的生活閱歷、閱讀經驗與學識水平等存在差異,因此,他們在文本閱讀中感知文章主題、情感的能力也是存在差異的。學生對課文中一些人物形象、情感意蘊,多是一知半解。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需要創設情境,調動學生自己的情感去感受課文的情感。如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沈從文的《端午日》學習中,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端午節的認識,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端午節活動的場面,讓學生感受端午節應該有的節日氛圍和特色。如此,學生們能夠表達自己對這一節日應有的感情。如賽龍舟體現著農人的富裕、祥和與安定,因興起于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體現著人們對屈原的敬仰,是一種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但是,有些地方的賽龍舟變成了一種旅游項目、獲利手段,有些部門為了制造與民同樂的表象而不惜花費人力物力搞所謂的龍舟比賽勞民傷財。于是,不同的學生對端午日有不同的認識,對這一節日的活動也有不同的情感。
在課文學習之前,我讓學生把自己對端午日、龍舟賽等的情感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在閱讀中感受這一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體會沈從文的美好情思,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生出熱愛家鄉、熱愛民俗文化之情,獲得人文滋養。
可見,閱讀教學時,我們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創設能夠讓學生表達自己情感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帶著情感,去閱讀、理解、感受、品味和體驗,不僅能夠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更能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獲得人文素養的熏陶與感染。
(2)研習,點燃情感碰撞火花。學生對人、事、物有著自己的情感,但是這些情感有些是有雜質的,需要我們幫助他們過濾、提純。因此,在一些蘊含著深厚人文情愫的篇章學習中,需要將學生的情感與教材中作者心靈、情感進行碰撞,從而糾正、深化學生的情感。如朱自清的《背影》學習中,我讓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父親爬過鐵道給兒子買橘子的段落。然后提出一些問題:父親為什么要這么做?有沒有必要這么做?我們的父親對我們做過這樣的事情嗎?自己的父親有過讓我們感動的背影嗎?如何看待父親給我們留下的不好的印象?如此,學生們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情感融入到閱讀之中,在感情真摯深沉的閱讀中感受作者的感激、愧疚之情。同時,也讓學生對親情有新的認識和體悟,在情感碰撞中獲得理解的愛,認同的情。
(3)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還需要他們體驗之后進行實踐。學生的情感是不斷豐富、不斷發展的。有時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受到家庭教育的制約,有的往往比較脆弱,不夠堅強,沒有恒心、毅力與百折不撓的精神,缺少奉獻與團隊協作精神。因此,我們的閱讀教學需要給學生情感實踐的機會,讓他們的人文情感豐厚起來。如在《黃紗巾》《最后一課》《人的高貴在于靈魂》等課文學習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情感,寫讀后感、讀后評,讓他們的情感在實踐中豐厚,使得人文素養得到升華。
總之,閱讀教學需要學生的個性參與,需要學生的情感融入。因此,引導學生結合真實的、細膩的情感去閱讀、去體驗,去和文本的情感、人文情愫對話交流,不但獲得文本內涵的深刻理解,還能將課文中的情感吸收升華為自己的情感素養。如此,我們的語文課堂便閃爍著美麗耀眼的人文光芒,人文滋潤下的學生將更好地健全人格、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程苗足.實施情感教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J].語數外學習,
2013(5).
[2]楊雪勤.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
2013(10).
(江蘇省淮安開發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