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花
摘 要: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在班里總會有一些問題學生。他們有的孤僻,有的暴力,有的自卑……與正常的學生相比,他們需要教師更多的關心。如何才能走進“問題學生”的內心,使他們健康成才,值得我們探究。
關鍵詞:問題學生;班主任;轉化;成才
教育不僅是文化的傳遞,更是人格,心靈的喚醒。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口里會經常出現一些“問題學生”的話語。什么是問題學生呢?問題學生就是指那些在學習,思想,行為,心理等方面和同齡人相比出現明顯偏差的學生,教學實踐證明,對問題學生來說,要想使其真正有所轉變,必須有真正能夠打動學生,使學生心靈顫動。那么,作為班主任,怎樣才能真正走進問題學生心靈,從而讓每個學生都成才呢?
一、關愛
關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對教師來說,關愛是走進問題學生內心的有效方式。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關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教師的關愛是開啟學生心靈的一把鑰匙,尤其是對問題學生來說,教師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師的愛,從而愿意把自己心里話與老師分享,這樣一來,更容易使教師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我們班曾經有個學生,只要老師一提問題,他就馬上把小手舉得老高,可是當教師讓他回答問題時,他又答不上來。連續幾次以后,我認為這個學生有問題,是不懂裝懂,是故意的。于是我把他叫到辦公室想問個究竟,如果確實搗亂,一定要狠狠地批評他,誰料我話剛說一半,他就大哭起來,他說:老師,我不是故意的,我怕同學笑我笨,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結果回答錯了,還是笨。他感到很自卑。在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后,我溫和地對他說:“以后,如果你會答就舉右手,不會,就舉左手,這是我們之間的秘密喲!”從此以后,這位學生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了,學習自信了,由此可見,教師的關愛可以使學生增強自信,不斷提高學習成績。
二、賞識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都希望得到老師的喜歡。即使是一個學習差,思想行為意識差的學生身上也有閃光點。作為教師,在平時生活中要認真觀察每一位學生,做一名有著獨特眼光的伯樂。善于發現和挖掘學生身上的亮點,并使其發揚光大,進而使其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一大助力。
班里曾經有一位學生各科成績都非常差,學習習慣也不好,經常照抄其他學生的作業。有一次,我走進教室,剛好發現他一邊抄作業一邊唱歌,不說別的,他歌唱得真是好,他知道被我發現以后,耷拉著腦袋等著我狠狠地批評。他這種行為已不是一次了,這次,我改變了方法,只是說,你歌唱得真好,以后音樂課代表你來當,預備鈴響了以后,你帶領大家唱歌,他高興極了。以后的時間里,他的音樂課代表工作做得很好,我在班里表揚了他。慢慢地,我發現他聽課認真了,不抄作業了,再后來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可見,教師的賞識是學生前進的動力,是學生進步的階梯。
三、寬容
班里的“問題學生”之所以被稱為“問題學生”,是因為他們有著與平常學生不同的思想意識或者行為習慣。他們大多比較調皮,愛惹事,愛與同學打架等。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長期的學習和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因此,教師在面對“問題學生”時不可操之過急,不要期望學生一下子變成什么樣,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學生反復出現的各種問題,允許學生在進步的過程中有些許反復。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
班主任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就是對學生屢次教育,可學生還是我行我素,這是最讓人頭疼了。我班有一位學生愛罵人,別人不小心碰到了她,張口就罵,稍不和她的心意她也罵,后來,我了解到,是她家庭環境不好。怎樣才能使她改掉這個習慣,根據她的家庭情況,我想急也沒用,只有慢慢來了。于是我專門找時間和她談話,對她說老師明白習慣不好不是她一個人的錯,老師想幫助她改正,問她有沒有信心。然后我對她的要求是每天記下自己罵了幾句,爭取明天比今天少罵一句,就這樣,由于老師的寬容和理解,再加上這位學生的個人努力,現在已經好久不聽見她罵人了。同學們也愿意與她相處了,她的臉上也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因此,對于“問題學生”教師要懷著一顆寬容之心,幫助學生逐漸改正。
四、尊重
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班里有一些“問題學生”或者口齒結巴,或者智力低下,或者父母離異,或者自身有著明顯的缺陷,這樣的學生在班里往往比較自卑,很容易受到其他同學的嘲笑。有時教師由于缺乏耐心會出現一些諸如“笨蛋,榆木腦袋”等嚴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言辭,時間長了,這些學生會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對誰都有敵意。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是走進學生心里的有效方式,可以使學生逐漸變得開朗,充滿自信。
在我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就有這樣一種情況,有位學生天生口吃,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經常受到其他同學的嘲笑或者故意模仿。他一急,結巴得更厲害了,在情急之下就想對其他同學動手。面對班里不止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決定對學生進行一次深刻的教育,那就是讓學生懂得互相尊重。于是,在班會課上,我讓學生首先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如何正確對待”進行討論,在討論開始的時候,學生并不知老師的真正用意,紛紛就如何對待自己和別人的長處或者短處發表了正確的見解。在這種情況下,我話鋒一轉,那么你們對待XX同學的做法合適嗎?由于學生剛才大話說在前,因此,一個個啞口無言。這時我又繼續引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你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這時,我看到那位口吃的學生眼里涌動著感動的淚花,他與教師的心更近了。
總之,教育的過程就是心靈溝通的過程,是心靈對話的過程。作為一名班主任,在平時的生活中,只有予以“問題學生”更多的關愛,賞識,寬容,尊重,才能使他們重拾自信,找到做一名好學生的決心和勇氣。因此,教師要針對每個“問題學生”的特點,與學生真誠溝通,真正走進學生內心,從而使教室里的每朵花都能燦爛綻放,都能快樂成才。
(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北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