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教材的改革是地理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作為教師,對地理教材的分析直接影響地理教學的效果。做好地理教材分析,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地理教師教研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二《人口的空間變化》為例,探討如何進行高中地理的教材分析。希望能夠為地理教師今后的地理教學和教研提供小小幫助。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材分析 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170-02
地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教師,應教給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內容,并將這些基礎內容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應深入思考“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深刻涵義,認真分析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內容及其所達到的要求在教材中是如何體現的?還可補充哪些內容?同時應將哪些內容從課堂教學中刪減去?這些都是我們進行教材分析必不可少的環節,所以地理教材分析是地理課程實施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準備。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二《人口的空間變化》為例,探討如何進行高中地理的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的背景
新版高中地理教材從教材結構到教材內容組織均滲透著這一基本思想,讓學生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創造才是我們教材分析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教版必修二是人文地理的基礎知識,以人類活動為核心,分析人類與地理環境的關系,而人口問題作為當今世界關注的三大問題之首要問題,突顯了時代要求,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資源觀、人口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等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而人口的空間變化即人口遷移本節的學習既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念,又能有助于學生緊跟時代步伐。
二、教材分析的依據
(一)地理課程標準
地理教材分析的首要步驟是深刻理解地理課程標準及其實質。課程標準是地理教材編寫的依據是開展教學的依據。《人口的空間變化》這一節的課程標準是:舉例說明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本條標準把握重在“舉例”兩個字上,主要看學生是否能用具體事例說明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在教學中,采用結合實例講述的方法提供給學生不同歷史階段人口遷移的資料,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各階段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二)地理教材
地理教材是學生學習的知識的依托和工具。地理教材不僅能夠展現基礎的知識,而且教材中滲透了人文主義的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不同版本的教材在體現新課改新理念上有所不同,要求教師在處理不同教材的過程中能取長補短,發揮特色。《人口的空間變化》這節內容在人教版、中圖版、湘教版中都各有所長,在教學中和分析中可以取長補短。
(三)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主導,這是新課程倡導的主線,所以新課改要特別注意考慮學生的學習實際和能力,在教學中既要研究教材知識結構的聯系,更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情況I教材分析不能單純從教材出發,停留于對教材的鉆研,還必須研究學生。人口的空間移動這一節涉及人口遷移的概念,這個初中沒有提到過,有關國際、國內人口遷移會涉及一些歷史知識,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大部分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只是在表面現象上,沒有深入分析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對于知識面不夠廣、學習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教學中設計了一些探究活動,讓學生能夠也樂于參與課堂教學,并從中達到學習目標。
三、教材分析步驟
(一)教學內容分析
通讀分析的教材內容,概括教材的主體結構,分析教材整體突出的目標,然后理順教學的順序。具體講要明白所分析教材隸屬哪一個版本的哪一章節教學內容,各個內容之間的組合和聯系。此外還要注意所講的內容與實際的聯系,與相關學科的聯系,與初中知識的聯系。《人口的空間變化》這節內容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人口的遷移,第二部分是影響人遷移的因素。在人口的遷移這部分內容中,提出了人口遷移的概念和類型,介紹了不同階段國內人口遷移和國際人口遷移。第二部分講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并舉例說明。就本節內容而言,從教材編排上,我認為最好結合湘教版的教材編寫和中圖版的圖,人教版沒有突出課標的要求,在影響人口遷移因素方面內容和案例少,可以參考中圖版和湘教版。這樣能夠在講課中更加突出教材的優勢,發揮長處,達到教學效果。
(二)教學目標分析
教學目標是衡量學生在教學后是否達到的預期目標,所以設計教學目標應采用學生為行為主體。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反映學生在教學活動后的行為變化。通過對所分析內容的歸納和總結,尋找教材中可以提高學生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地方并合理安排幫助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常常隱含在知識技能或者過程方法內部,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創新意識、可持續發展等觀念。根據課標和教材的分析,初步把《人口的空間變化》這節內容的教學目標如下確定:1.知道人口遷移的概念和分類。2.舉例說出人口遷移的原因。3.刑用地圖,運用比較法分析二戰前國際人口遷移的不同特點。4.聯系古今中外人口遷移的案例,分析人口遷移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5.通過對案例分析,感受人口遷移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經濟發展。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材的重點是能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內容,是最關鍵、最有現實意義的部分,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原理)和基本技能。教材中的難點是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都存在一定困難的內容。每節地理課都應該有重點但是不一定有難點。有時候又是重合的。根據前面對內容和課標的分析我們初步把人教版《人口的空間變化》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兩條:一是人口遷移的空間形式:二是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把教學難點確定為:結合具體事例,分析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同時說明不同歷史時期其影響因素有所不同。
(四)教法分析
根據所分析的內容隸屬的不同范圍來確定教學方法,一般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啟發法、地圖法、發現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等。在地理課堂教學重可根據不同地理主題和知識屬性,進行多種教學方法的選擇和組合,突出一兩種主要教學方法,并輔以多種方法交替使用,有利于提高地理學習效率。《人口的空間變化》這節內容在教學方法上,我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較討論法,在進行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的分析中宜采用案例分析法:在國內人口遷移和國際人口遷移中宜采用比較法。此外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授課方法進行適時的調整。
四、教材分析的其它注意事項
在教材分析時也要充分考慮教學活動的要求及實際可能性,加強教材分析與教學方法設計之間的聯系是準確分析教材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教學內容選用一些實際生活中的案例,或者進行相關的地理調查或者模擬實驗,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可以根據所講授的內容適時的對教材進行增刪,以達到課標為準,真正做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轉變,
參考文獻:
[1]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01—125。
[2]陳澄.新編地理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5—50
[3]王幼俊,席利紅,中學地理新教材的分析方法探微[J]中小學教學,2012年7月第4期
[4]張衛青,徐寶芳.中學地理教材分析方法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8月第8期
[5]趙宏英.高中地理新教材分析及問題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作者簡介:
羅慶蓮(1985—),女,山西榆次人,山西師范大學2009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地理)。工作單位:山西省太谷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