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慶
【摘要】音樂教學中的情感體驗,是指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欣賞作品或演唱作品時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應。音樂欣賞教學中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應當營造審美氛圍,孕育學生情感意識;注重師生情感交融,激發學生情感共鳴;挖掘內涵,引導學生體驗情感;積極創新表達,鼓勵學生再塑情感。喚醒學生的情感,讓音樂與情感和諧共生,是我們音樂課堂所追求的教學境界。
【關鍵詞】音樂欣賞教學 學生 情感體驗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205-02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音樂教學中要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突出情感體驗。”所謂情感體驗,是指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欣賞作品或演唱作品時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應。學生的情感應隨著音樂的發展產生共鳴與起伏,并從中得到心理上的藝術滿足,從而完成真正的心靈陶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語言已經窮盡的地方,音樂才開始它起作用的領域。那些無法用言語告訴人的東西,可以用音樂的旋律來訴說,因為音樂是直接表現人的情緒和內心感受的。在這方面應當注意到,音樂是對年輕的心靈起作用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可見情感在音樂藝術中的地位和作用。音樂作為聽覺的藝術,是人類最具感染力的藝術之一,也是人們情感表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它通過聲音來傳達信息和交流情感,來塑造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深刻、細膩、準確地表達人們瞬息萬變的思想情感。那么,音樂欣賞教學中如何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呢?
1.營造審美氛圍,孕育學生情感意識
良好的欣賞氛圍有助于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能鼓勵、幫助學生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進行大膽的嘗試,展開自由的想象和表現。
創設情境就是再現音樂所描繪的情景,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景中進行著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那么應該怎樣在欣賞教學中創設情境呢?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我們可通過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營造審美藝術氛圍,以此孕育學生情感體驗的意識。具體做法是:
1.1 在音樂教室開辟音樂教學園地、張貼著名音樂家的畫像,以此進行氛圍熏陶。
1,2 利用校園課間循環播放一些動聽的歌曲,或讓學生自帶一些自認為好聽的音響資,利用課前時間進行播放,以此開闊其音樂的視野,提高他們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以此培養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及與人合作的精神。
1.3 運用多媒體,可以營造出優秀且感人的情境,而且能大大提高效率。實踐證明發揮現代教育媒體在作品欣賞中的應用,能夠拓寬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鍛煉其想象思維,激發情感共鳴。因此,在平時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可根據音樂的情境、風格和具體內容'積極運用教學媒體,創設教學意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如教學樂曲《慶豐收》時,可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展示其中的各種民族樂器,同時可播放農民群眾喜獲豐收時的視頻故事片斷。如此,在學生理解所表現內容的同時,也促進其感受到了人們歡慶豐收時的喜悅心情。
2.注重師生情感交融,激發學生情感共鳴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解惑者”,學生是“受惑者”。然而音樂與其它學科知識相比傳統的“說教”方式只會扼殺其對音樂的興趣,其“解惑”過程更需豐富而細膩情感的投入。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如何通過活化教學方法,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情感共鳴,引導他們積極“探究”“感悟”“實踐”和“體驗”音樂,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話題。
2.1 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老師應該是美的化身,愛的使者,老師關愛的眼神,真誠的話語,都能打動學生,拉近師生的距離。音樂教學過程不但是信息交流的過程,同時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所以,當教師進入課堂后,必須要有飽滿的熱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學激情,以此感染學生,從而引起學生強烈求知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既有認識成分也有情感成分。所以,一個好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千方百計地考慮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情趣,使他們一上課就進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學情境中來。
2.2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擅于捕捉身邊的人和事,并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引到學生體驗音樂中的關、發現音樂中的美,并用音樂中的真善美去對待自己周圍的人和物;教師要充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有新鮮感,時時處于學習最佳情緒狀態,“少一點限制和規范多一點寬容和鼓勵”,從而產生師生間的情感溝通,使教與學升華為愉悅的情感交流。
例如,在欣賞音樂時,學生會不由自主地站起來手舞足蹈甚至離開座位,這時,不妨以贊許的眼神欣賞他的表演,待他心滿意足后自會上座位。當遇上喜歡唱的歌時,總有學生激動得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盡管喊唱有損聲帶且不好聽,但一味強調“輕點再輕點”只會令學生情緒受到抑制,演唱變得無精打采,因此,在教育過程中除在唱歌前提醒學生用自然的聲音讀唱外,演唱過程中絕不做“掃興”的事,唱后評價也總先肯定學生唱歌熱情,然后再引導學生比較唱得特別響(喊唱)與自然的響亮哪種更好聽。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學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才真正體會到音樂課的快樂。
3.挖掘內涵,引導學生體驗情感
優秀的音樂作品凝聚著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偉大的人品和感人的藝術美,它們都是營養豐富的精神食糧,是我們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開展情感教學不可多得的教材。為此,我們音樂老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發掘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音樂審美中逐步豐富和發展。
4.積極創新表達,鼓勵學生再塑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師保護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經常激發他體驗學習快樂的愿望。”藝術創新是學生主動參與音樂、體驗音樂的最佳方式。在引出了學生的情感共鳴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各種方式進行對音樂的再創造,再塑學生的情感。
總之,音樂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陶冶著學生的情操、凈化著學生的心靈、美化著學生的行為。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喚醒學生的情感,讓音樂與情感和諧共生是我們音樂課堂所追求的教學境界。
參考文獻:
王葉.追尋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情感回歸[J].中國校外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