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琴
【摘要】 班級授課制擴大了教師個體的教育容量,讓更多的人得到良好的教育,但又有著全班步調整齊劃一,人數較多,難以有時間重點培養學生個性的缺點. 小班教學是對班級授課制劣勢的彌補,對因材施教起著積極作用. 《數學新課程標準》改“雙基”為“四基”,“數學基本活動經驗”越來越受到重視. 利用活動經驗才能打造高效課堂,才能提高教學實效. 學生的學習不能打折,利用活動經驗提高教學實效的改革勢在必行,這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 結合本校實際,我進行了一系列“小班數學教學利用活動經驗提高教學實效”的實踐嘗試,成效較好,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 小班;數學教學;活動經驗
一、模擬人生,活動源于生活
小學數學課本與生活對接,許多教學設計可以結合日常生活,在活動中體驗到數學的樂趣. 小學生生活閱歷不足,抽象思維能力差,如果只是單純的空洞講解,那么他們不能真正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只有切實經歷過,一點一點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體會其中的樂趣,才能真正達到數學教學目標.
教學片段 以教學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一課為例.
教師:我們上超市買東西用什么啊?學生:用錢. (齊聲)
教師:我國的錢叫——人民幣,大家看老師手里的人民幣,是多少錢?
(教師出示手里的真實的人民幣)
……(以上是以觀察活動為主)
教師:下面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一名同學當超市售貨員, 另外的同學當顧客,到超市挑選好自己喜歡的東西,看好價格,數好錢,商品就在各個小組的桌子上(文具盒、筆記本、小汽車、毛絨玩具喜羊羊),商品都打好了價格,不許討價還價哦. 學生模擬超市購物,興趣濃厚,積極性非常高,教師巡視進行指導. 學生全都進行了實踐活動,得到了充分體驗.
當然,教學的效果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么理想,期間出現了許多問題,但通過對比實驗,發現沒有經過實驗體驗的學生,在過3個月后進行的檢測中,成績遠不如模擬超市購物的學生. 葉瀾教授說過:“每名學生以完整的生命個體狀態存在于課堂生活中,他們不僅是教學的對象、學習的主體,而且是教育的資源,是課堂生活的共同創造者. ”模擬超市購物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這種童心、好奇心,提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寶貴的.
二、化抽象為具象,讓概念生動起來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善于模仿、勇于展現自我的優點,也有意志力薄弱、集中注意力時間短等缺點,教師要尊重小學生的生理特點,給每名學生展示的機會. 離開學生的活動,是虛假的活動,數學那些抽象的概念,光靠教師激情演繹,是不會真正形成學生能力的. 活動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活動可以凈化學生心靈,活動可以升華學生思想,活動可以提高學生覺悟,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活動,可以讓枯燥的數學概念生動起來.
教學片段 以三年級下冊“面積”一課為例
教師:大家看,我們教室里東西的表面,你能指出來嗎?說說什么是表面啊?
學生結合教室物品用手進行比畫,比如課本、文具盒、課桌面等.
教師:這些東西的表面一樣大嗎?學生:不一樣.
……教師:哪名同學來指指黑板的表面?
學生指出,用手畫周長.
教師:這個是黑板的周長,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呢?大家用線圍成一個形狀,看哪種圖形最大?
學生動手操作.
教師:線的長度變了沒有?學生:沒有.
教師:也就是圖形的周長沒有變,面積變了嗎?學生:變了.
教師:大家看中國地圖上各省的面積,哪一個省最大,哪一個省小?
……
教學要重學生體驗,要給學生留足活動的時間,讓學生在充分動手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獨立思考,這樣在交流中自然能碰撞出絢麗的智慧火花. 活動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金鑰匙,是學生情感噴泉的挖掘機,是架起知識與能力的橋梁,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體驗中愉悅心情,在情境中升華思想,在接受中理解深刻. 活動讓抽象的概念形象起來,變得具體、生動.
三、學生動手制作學具,提高課堂實效
數學源于生活,是生活智慧凝結而成的寶珠. 學生動手制作教具,不但可以加深對數學思維的理解,將具體的數學情境升華為抽象的理論知識,取得更為深刻的體驗,從而了解數學的本質;而且能給學生動手操作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片斷 以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一課為例
教師:鐘表作為我們的好朋友,漂亮嗎?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個你最喜歡的?四個人一組,分組做鐘面,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組做得最好看?
學生動手自制,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誰來說一說鐘面上有什么?
學生1:短粗的時針,細長的分針. 學生2:還有秒針. 學生3:還有12個數.
教師: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整時,請同學提問,老師來撥鐘表. 學生:5點.
教師:下面老師來考考大家,老師說幾點,請你們來撥鬧鐘,好嗎?
學生:好.(齊聲)
一年級學生好動、愛玩,容易走神. 讓學生合作學習,一起動手做鐘面,學生制作的過程中觀察比較,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教師在課堂上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進行幫助,學生以自己的方式來構建數學殿堂.
《小學數學大綱》提出“要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每學期安排數學實踐活動”. 小學數學課堂中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學具的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與現實生活對接的能力,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和規律的變化,學生在自己動手過程中,提高了科學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