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曰雷 張萌 王帥
【摘要】結構性稀缺,是困擾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結構性稀缺為視角,分析港口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影響港口企業戰略發展的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港口企業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結構性稀缺 港口企業 企業戰略
稀缺性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無法回避的問題。是指在特定的時間空間條件下,企業所需要的資源,存在的部分性、結構性、差異性的短缺,這種短缺對企業生產、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決定全局。
一、結構性稀缺及其對港口企業發展的意義
資源的稀缺性是相對于供求關系而言。人類需求是無限的,而資源是有限的。這種無限需求和有限的供給的矛盾,產生了資源的稀缺性。資源的稀缺性分為絕對稀缺和相對稀缺。通常所說的稀缺性是相對稀缺。結構性稀缺,是相對于總體性稀缺而言,資源總量豐富,但是結構不合理,部分有余,部分不足。而且這種結構不穩定,會隨時間、空間的變化而變化。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里,影響企業正常生產。從木桶定律我們知道,整體效益取決于最短的木板的長度。最短板成為結構中最稀缺的部分。但這種結構不穩定,最短板會隨時間、空間的變化而改變。
港口屬于服務行業。與一般生產、服務企業比較,有其自身特點。港口企業的主要生產活動,是一定時間內,完成貨物在一定空間的位移。這一過程,主要聯系到的外部單位有:貨物方、航運方(航空和航海)、路運方(公路和鐵路)、往來港以及外運、外代、外理、商檢、海關等。港口內部單位,涉及到計劃、調度、裝卸、存儲、機械、理貨、物流等部門和多道工序、多個工種。
港口生產結構井然有序,過程長,環節多,配合密切。只有維持結構穩定,才能保障港口正常作業。任何一環節的短缺,都會限制業務總量的提高,甚至阻斷生產。譬如庫場短缺,限制貨物存放總量;路運方短缺,限制疏港吞吐總量等。重視港口資源結構性稀缺,對港口企業生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港口企業發展存在的結構性稀缺問題
港口企業發展需要的資源很多,而存在的結構性稀缺問題,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貨物方波動
港口經營的貨物,多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大宗商品。而貨方的供需,隨經濟環境變化而增減。在經濟形勢向好時,貨物流轉速度快,流經港口的貨物增多,港口業務相對繁忙。而經濟形勢向差的時,貨物流轉慢而少,流經港口的貨物減少,港口業務相對冷淡。貨物方波動直接帶動港口業務波動。
(二)路運方波動
路運方指公路、鐵路輸運部門。公路輸運受地區交通部門管理,一定時間可以通過港口的汽車運力總量是有限的,而物流輸運部門車輛供給是變動的??哲噥?,滿車走也減少了物流公司平均利潤。同樣,鐵路輸運由國鐵、地鐵部門管理,一定時間內車皮供給總量是有限的,為協調裝卸,增加港口鐵路輸運,必須在鐵路部門和港口之間努力協調。
(三)人員機械波動
港口作業需要各工種人員密切配合,熟練程度穩定,機械比例合適。任何環節的短缺,都會降低作業效率。例如技術工種人員新老更替和作業調整中,如果存在配合不密切,技術程度不協調,人員數量比例不當等因素,或個別工種人員離職;機械新舊不同,故障頻發,組員配備不充分,操作熟練度不協調,都影響整體作業質量。所以,人才機械的儲備,不可或缺。
(四)倉容量穩定
港口堆存場地、倉庫容量相對穩定。如集裝箱場地,散貨場地,倉庫房等,因為建設周期長,投資多,回收慢等特點,建設計劃變動較小,倉容量相對長期穩定。需合建或租用相當比例的社會貨場。在市場行情見好,堆存緊張的時期,倉容可以充分利用,效率提高。但當倉容仍舊滿足不了需求時,只有推掉部分業務。而經濟行情下降時,倉容減少,空倉現象嚴重,又造成企業資源閑置,利潤下降。
三、制約港口企業發展的因素
資源的結構性稀缺,是一個相對量,而制約港口企業發展的因素有很多,相對于港口的規模、吞吐量、生產設計能力,是一個絕對量。不同港口情況不同,總體來講有以下幾點:
(一)港口建設與城市建設之間的矛盾
港口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一般建設在城市邊緣,伴隨港口發展而興起的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兩者存在空間區位的擴張沖突日益明顯。在港口業務引發的物流、交通、污染等方面也日漸擴大。特別是一些位于城市中心區域的港口,擴張受到的限制更突出。所以許多港口選擇性的避開中心城市,尋求外圍發展空間。
(二)臨港產業發展不均衡
港口的發展需要依托腹地經濟帶的產業發展,兩者之間相互促進,互為依仗。內陸腹地經濟的產業水平,帶動港口的發展水平。目前港口企業之間在功能、結構及貨種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吞吐量靠前的主要散貨有礦產品、建材、煤炭、沙石、農林產品等。高級化、綜合化集裝箱業務總體比例較低。
(三)港口硬件瓶頸凸顯
碼頭擴展建設需要深水沿河/海岸,優良的航道,以及周邊發達的交通,配備相應的場地、庫房等。選擇合適的地理位置,以及相應的拆遷,建設,都比較困難。更需要大量的資金,機械,設備,人員,業務支撐。風險較大。
(四)港口建設水平、管理水平發展較慢
港口配套設施更新較慢,機械化程度較低,裝卸工藝落后,資金匱缺,人才不足,管理水平不高。泊位等級較低且重復建設,大型化、專業化、現代化碼頭比例較少等。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而港口建設周期長,收效慢,投資巨大,更新緩慢是客觀事實,需要慢慢改進。
四、港口企業發展的策略
針對以上不同情況,企業宜適度調整戰略。在內部,發揮對資源的管理配置能力,科學調度,合理安排,保障生產。對外,因時制宜,靈活調整戰略決策,在運動變化中,爭取主動。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幾點著手:
(一)注重短板,全力攻關
從港口生產鏈條中,找到最薄弱環節,在整體結構中,找到最短缺部分,全力補救,這是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
例如,在資金管理方面,努力爭取社會資金,通過多渠道、多合作方式等,吸納社會閑散資金。在改善港口碼頭、倉容量方面,先期重視,多種方式自建、合作建設、租賃、代管等,只有保證充足的碼頭、貨場、倉庫,才能保證業務量穩定。但是,從經濟角度看,建設不宜太過超前超大,造成閑置浪費,也得不償失。需要在吞吐能力和裝卸、周轉能力之間協調比例。將倉儲能力保持在港口設計吞吐能力稍大的基礎上。即為將來港口拓展保留了適度發展空間,又不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二)充分協調,李代桃僵
利用充裕部分的資源,緩解稀缺部分的壓力,爭取整體利益的最大值。對外部經濟環境因素,及政府管理部門和客戶、路方、航方等港口企業無法控制,只有充分發揮協調溝通能力,以期實現港口作業的順暢穩定。
例如經濟形勢高漲情況下,爭取鐵路部門配空車,合理安排各家客戶船舶待港;經濟行情低迷時期,加強管理和內部協調力度,管理出效益。同樣條件的硬件設施,應對同樣情況的外部環境,因為管理方式的不同,造成的結果也不同。
例如,待港船舶中,有30萬噸級礦石船兩艘,5~6萬噸級6艘。若接卸一艘30萬噸級開普型船舶耗時60~70小時,而同比接卸6艘5萬噸級巴拿馬船舶,要多耗時40~50小時。若按效率第一位原則,應該先接卸大開普船。
(三)事易時移,因易制宜
環境是變化的,發展的,短板也是不斷改變的。此時的短板,或許是彼時的長板,此處的稀缺,或許是彼處的充裕。在整體結構中,善于把握預期的不足,充分調動各有利條件,克服弱項,保障全局。
例如貨物方波動,經濟行情變化時,港口應及早分析,準確判斷,及時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財務策略,生產策略,開拓新客戶,發展新貨種,謀求新運力,未雨綢繆保證生產。
所以,把握結構性稀缺的特性,對港口企業發展影響巨大。港口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中,需合理配置,充分調動各有利因素,實現安全充分的生產保障。建設最現代化的物流樞紐中心。推進港口專業化、規?;同F代化建設步伐。
參考文獻
[1]姜超雁,真虹.沿海港口產能過剩研究[J].中國港口,2010,(10).
[2]葉宜丹.基于投入產出和環境分析的港口貢獻度評估[J].經濟與法.2013,(5)
[3]徐杏.新形勢下港口資源整合的新要求[J].中國港口.2013,(1).
[4]2012年我國沿海港口投資建設情況[J].工程機械文摘.2013,(1).
[5]郭思維,魏云達.我國港口物流發展現狀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15(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