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燦加
摘 要 在以升學成績?yōu)橹笜说闹袑W教育體系中,大多數中學體育課作為一種選修課。然而新課改要求中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面對課時少、內容多的現(xiàn)狀,本文探討了提升中學體育教學水平的方法,以期為其他教育同行者提供理論幫助。
關鍵詞 新課改 中學體育 教學水平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中學體育課是大多數學生樂于參加的課堂,是學生身心得到放松,鍛煉體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中學體育教學也在積極的探索過程中,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過時的教學內容仍然充斥著中學體育課堂,極大的影響了中學體育教學的質量。新課改要求體育課堂教學從學生興趣出發(fā),設置生動合理的教學情境,積極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利用科學的方式提高身體素質。本文關注了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方法,以期使廣大中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更好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1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
老師的儀表、語言、表情及動作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心境,對教學質量有著較大的影響作用。中學生好奇心強烈,教師通過身教和言教并舉,能在學生中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授課語言要生動形象、幽默大方、口齒清晰,著裝整齊、簡潔大方、激情十足,精神狀態(tài)要飽滿,動作優(yōu)美自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身體力行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要適時的耐心輔導及鼓勵,通過贊美學生激發(fā)其對教學內容的好感,讓課堂充滿歡樂。通過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放松自如,教師的教學目的也能得到較好的實現(xiàn),師生之情也會在不經意得以升華。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
中學生活潑好動、接受新事物快、任性、自我控制力差,他們心理特點各異,且大多為獨生子女,畏難情緒較為普遍。中學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其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文靜、膽小的學生,遇到教學內容稍有難度,便會躲閃、溜邊、靠后,這樣不利于身心健康發(fā)展。學生的心理素質還不夠過硬,在教學中易出現(xiàn)怕難為情,特別易緊張,對教學內容敷衍了事。中學體育教師應該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得其心理素質不斷增強,如讓畏難學生在前面先去嘗試,根據其性格及身體素質情況,逐步提升難度,讓他們敢做、敢練,通過不斷的成功體驗增加他們學習的信心。在課堂上要培養(yǎng)學習競爭意識,有的學生肯練但怕賽,心理素質有待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適當的增加一些趣味性較強、競爭性較高的體育項目,讓學生對競賽活動無比興奮,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3豐富體育教學內容
體育教學內容千變萬化,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豐富教學內容,全面發(fā)展學生各種身體素質。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同一項目的掌握程度不盡相同,其愛好也甚異。教師在教學內容選用上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貼近現(xiàn)實生活,完成大綱的要求,將民族運動、健身項目和娛樂活動相統(tǒng)一,培養(yǎng)學生興趣,追求學生個性發(fā)展。通過理論與技術講解,使其明白各個項目的基本原理,寓教于樂,使教學內容能達到健身、休閑、娛樂、實用的功能,從而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上體育課不再是沒完沒了的中長跑,學生沒興趣,教師沒信心,使得課堂枯燥乏味,要全方面的加強對學生大小球、田徑、武術、拳術等方面的愛好引導。
4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方法
中學生課業(yè)繁重,上體育課本來應成為學生休閑放松的場所,但一些中學體育教學方法和內容一直未變,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學不到有益的東西,被動式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中學體育課堂存在師生互動不夠、內容安排不緊湊、教學方法死板等問題,這與課改要求明顯不符。中學體育教學應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只是發(fā)揮一個組織策劃的角色,將課堂還給學生。在準備活動上,應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創(chuàng)新學習,將不同的復習課、練習課、 游戲課放手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使課堂更具有趣味性,深化教學內容認識,讓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潛移默化地發(fā)展。教學內容也盡可能的以游戲形式呈現(xiàn),學生在玩中學習,師生通過討論互動,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有趣,寓樂于教。
5精心準備課堂教案
中學生對于新生事物的要求不斷提高,每堂課要極盡新鮮,才能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針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教師在教學前要做好精心準備,教學前要做好相關活動準備,不能多少年一直沿用一套老掉牙的教案。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態(tài)、季節(jié)情況、興趣愛好等因材施教,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廣泛搜集資料整理成對應的教案。在準備時,要兼顧教授、參與與思考討論等環(huán)節(jié),并做好時間的分配,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強調各種學習內容均有其內在的科學性,讓學生學到知識,身體得到鍛煉。教師的精心準備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給學生灌輸養(yǎng)成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習慣的好處,使學生能終生受益,通過課堂的討論如何使內容更加充實有效,學生和教師均能得到提高。
6提高體育教學技巧
教師的教學技巧對教學效果具有顯著的提升作用,好的教學技巧能使事半功倍,上課前如何開頭才能使學生提起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下課前如何的總結能使學生融匯貫通,課中如何展開及拓展學習運動思維。教師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要根據學生的喜聞樂見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教學技巧,逐步建立起學生愛上體育課,特別愛上自己的體育課。好的教學技巧能使課堂張弛有度,笑聲與嚴肅并舉,動靜相結合,授課時認真聽,學習時認真練,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要參與人 ,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對體育課持不同態(tài)度的學生要區(qū)分引導,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技巧有助于學生從內心中產生強烈的好感,熱心的參與體育鍛煉。
7灌輸課外鍛煉理念
中學生的升學壓力一直較大,體育課作為副科占用的課時本來就很少,一些主要學科教師還會不斷的擠壓及占用課時,使得學生參與體育課堂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少。因此,中學體育教師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盡可能教授學生盡可能多的體育知識顯得更加重要,在課堂內要多教一些鍛煉技巧及方法,讓學生利用課間的時間不斷去練習與鍛煉,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勞逸結合,學習鍛煉兩不誤。教師要注重灌輸課外鍛煉的理念,告訴學生并不一定要通過體育課才能鍛煉,要學會利用各種休息的時間進行鍛煉,才能身心放松受益。課外鍛煉是對教室課堂學習的一種有益補充,能加強學生的技能,使學生不斷持久的參與體育活動。
8加強學生健身意識培養(yǎng)
學生良好體魄不在于短暫的學習課堂,要將這種課堂拓寬至社會課堂,使學生養(yǎng)成熱愛體育運動的意識。教師在課堂上將足夠的健身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形成有意識、有計劃的健身行動。教師根據課堂教會學生評估自身的身體健康狀況,并選擇合適的體育項目加以鍛煉提升體質。教師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適當的引進一些其他非常規(guī)的體育項目,如編排一些常用的緩解疲勞的動作,或是介紹一些適合個人鍛煉的器械,讓學生明白各種機械的正確使用做法。這樣,既能豐富課堂生活,也能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愛好、環(huán)境等,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好的鍛煉身體。意識的培養(yǎng)來自多方面,一些大眾熱愛的項目,如籃球、足球等,是一種社交運動,讓學生認為這些項目本身具有的內涵與外沿作用,使廣大學生積極投身于體育鍛煉的活動中去。
9開展自我批評反思工作
很多中學體育教師總是認為自身受過專業(yè)訓練,專業(yè)技能、心理因素、思考角度等肯定要優(yōu)于中學生,實則不然。這種自我肯定的意識導致很多教師,以自我為中心,要求學生無條件的服從,一些要領掌握不透很多時候歸究于學生不努力和思考,從不對自己進行自我批評與反思。長久下去,必然導致教師信心滿滿,學生的激情逐漸喪失,雙方在心理會形成拉鋸,教師不愿教、學生不肯學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這對于中學體育教學將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中學體育教師要經常進行自我批評反思工作,避免由于教師的自滿與自得造成教學過程中不必要的困擾。教師可以通過搜集學生的評價,不斷的認識到教學活動中的不足之處,注重學生評價與自我認識的結合,充分調動學生體育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會在此過程中受獲頗多。教師可以課后認真填寫教學日志或是教案評述,通過課改的新要求不斷的完善自身的教學活動,及時總結,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體育教學的目標,學生和教師才能取得共贏。
在以文化成績?yōu)橹笓]棒的中學教育體系中,體育教學只是作為一種調節(jié)學生身心的課堂,很多學校領導及學生并沒有意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作為參與主體的學生也沒有了解到體育方法學習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楊惠航.關于中學體育課堂教學合理性發(fā)展策略探討[J].科教創(chuàng)新,2010(8):225.
[2] 鄒洪巍.簡述如何提高中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J].教育平臺,2010(10):133.
[3] 謝加明.淺析中學體育課堂教學與學生健身意識的培養(yǎng)[J].健康門診,2011(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