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寧
摘 要:《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要求為學生探索求知創設合適的情境,重視知識的生成,從實際出發還原物理于現實生活,體現物理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談了物理教學中的情境設置,以期達到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物理教學;情境創設;高效課堂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币虼嗽谖锢斫虒W中應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積極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形成“認知沖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處于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活動最積極的狀態,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物理學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這不僅反映在物理學習中有實驗操作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還反映在要運用物理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和農業生產中的一些問題。適宜、正確的情境創設切入就像撬起地球的支點一樣,是整個物理教學的基礎。新穎別致的高超導課藝術,必將會先入為主、先聲奪人,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使學生欲罷不能,不得不聽。整個教學氣氛活躍,師生產生共鳴,也為學生探索新知、培養創新能力提供了平臺。
一、溫故知新
溫故知新就是采用復習提問的方法,通過建構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實現舊知識向新知識的轉化,培養學生遷移知識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在學生原有知識基礎經驗和方法去聯想和探索新知,同時教師應做好新知識的腳手架,使學生更順利地接受理解新知,使學生的思維向更深層次展開,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從而降低新知的難度,易激起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例如,在學習“遠距離輸電”這一內容時可設這樣的問題情境,一臺發電機的功率為5000 kW,用它提供的10 kV電壓直接向外輸電,假設輸電線上的電阻為2Ω,那么輸電線上的功率損失為500kW,占輸出功率的10%,若全國發電量在輸電線上都損失10%,那將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這樣使學生求知欲被激發,想到如何遠距離輸電,才能夠節省能源,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師應趁勢而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索得出結論。
二、生活情境
新課標強調物理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物理活動的機會,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熱情。在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物理信息,在現實世界中物理被廣泛地應用。因此在課堂上應巧設各種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到物理問題就在自己的身邊,物理原來是那么貼近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好物理的愿望,培養學生應用意識。例如,在學習“光的折射”時可創設這樣的情境:透過老花鏡看緊靠鏡子的物體,跟原來比會有什么不同呢?透過裝滿水的杯子看插入杯子中的筷子會在分界處折彎,這又是為什么呢?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學生必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三、問題激疑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圍繞每一個教學目標創設一系列問題,構造認識沖突,使學生感到所面臨的問題是熟悉的,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戰性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在學習“變阻器”時,可創設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調節電視機上的某個旋鈕時,銀光屏上的畫面會變明變暗,喇叭的聲音會變大變小?這些身邊具有趣味的挑戰性的問題激趣了學生求知欲和創新欲,打破了學生原有的思維定式,訓練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視頻導入
在物理教學中,恰當地利用一些教具或多媒體設備,模擬一些我們在課堂上無法實現的微觀結構等,使抽象的微觀結構模型化、動態化、直觀形象化。在這樣的情境中設置問題,有利于學生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也可提供生活實例,深化知識,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學習“萬有引力在天文學上的應用”時,可以播放“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的錄像剪輯,讓學生感受飛船的發射、變軌、運作、返回、著陸等,從而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為進一步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搭好平臺,做好鋪墊。
五、動手操作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也是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物理實驗可以使物理教學更加生動,更有吸引力,更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利用物理實驗來創設問題情境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1.利用課堂小實驗來創設教學情境
例如,在“學習力的合成與分解”時,可設計拔河實驗,讓十幾個學生拉緊一根綁在柱子上的繩子,教師只在學生與柱子之間輕輕地拉一下繩子,所有的學生都被拉了過來。這是為什么呢?這種有悖常理的疑點,就會促使學生積極思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2.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來創設教學情境
物理實驗有驗證性實驗和探索實驗。驗證性實驗是為了以前學過的知識,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理論推導的正確性。這種實驗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探索性實驗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主設計的實驗來探索總結得出一些物理規律。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創設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變為主動,從而激發學生探索學習的積極性。如,把“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改為“探索物體下落時,動能與勢能的變化關系”。
六、錯例剖析
利用學生的錯例創設教學情境,也就是有意識地讓學生完全利用現有知識解決新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發現明顯的謬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在“學習萬有引力在天文學上的應用”時,可提出這樣的問題:“發射衛星時衛星的軌道越高,需要的能量就越大,就要用多級的大推力火箭發射,那么是不是衛星軌道越高,衛星的速度就越大?”學生往往根據經驗予以肯定的回答,而此時教師則予以否定的回答,并舉一些實際的衛星速度的例子,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認知心理上的矛盾沖突,強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他們渴求知識的欲望,迫使學生主動探究學習。
總而言之,新課改下的物理課堂情境創設的方式多種多樣,我們在具體的教學中,可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激活課堂,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具有實效性。
(作者單位 甘肅省寧縣惠堡初級中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