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繼明
摘 要:閱讀是人們認識世界、發展創造性思維與獲得各種心理體驗的基本途徑。閱讀能力的高低,對一個人今后的學習成長必將產生深遠影響。這就要求必須循循善誘地引導和培養中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從閱讀中獲得學習需要的信息,得到閱讀滿足,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其強烈的閱讀的欲望和興趣。
關鍵詞:中學生;閱讀能力;教學實踐
筆者就自己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驗,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創設濃郁的讀書氛圍
1.組織讀書活動
開展多種班級或學校的文學活動,通過活動滿足學生在語言文字運用方面的表現欲望,并通過活動樹立榜樣,在學校和班集體里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以帶動其他學生學習效仿。開展和舉行一些如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摘錄筆記評比、讀書心得體會交流等活動。由易而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一些不同類型的活動,有效地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圍繞學生愛表現的特點,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和參與的機會。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表現欲,強烈的表現欲會促使學生產生一種主動閱讀的愿望,這不就是我們所期望出現的嗎?這也正是激起學生閱讀興趣的關鍵所在。
2.加強閱讀環境建設
環境的創設在閱讀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會給學生帶來閱讀的熱情,調動他們閱讀的積極性。教師要在學生的校園生活中有意識地創設一種濃厚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班級板報要有專為讀書開辟的欄目,如“我的讀書心得”“好書我推薦”等內容。這些內容不定期地更換,持續不斷地為學生的閱讀提供指導和引領,學生置身于這樣一種濃郁的書香環境之中,愛讀書的好習慣就不難養成。
二、為學生推薦合適的讀物
現在的文化市場復雜多樣,各種讀物更是五花八門,個別出版商出于利益的考慮,只注意學生喜不喜歡看,根本不考慮出版物是不是對學生們有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詳加甄別,向學生推薦適合其閱讀的知識性、趣味性強的書,這樣既保障了學生看書有興趣,也能防止學生閱讀一些低級趣味的書籍,浪費時間且不利身心成長。選擇接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心理成長特點的學生感興趣的書籍是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和習慣的前提。
三、豐富學生的“書架”
學生有了讀書的興趣,這就需要有大量的好的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來供學生借閱,以不斷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強化閱讀的興趣。我們除了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的書籍之外,還可以借助外部資源,比如,讓班里每個學生從家里帶來自己最喜歡的讀物三五本,然后通過班委會組織全班學生互相借閱,這樣可以使學生手里有限的書籍發揮最大的作用,每人花三五本的錢卻能夠閱讀上百本好書。
四、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
1.精讀與略讀的指導
當今社會信息含量大、變化快,任何人都不可能對所有篇目都詳加研究。所以,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精讀與略讀相結合的能力,指導學生讀書、看報都要先瀏覽標題、欄目,形成粗略印象后,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資料,詳加研讀,其他內容完全可以采用略讀形式。
2.讀書與思考相結合
“知識只有靠積極思維得來而不只是靠記憶得來時,才是真正的知識。”所以我們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邊讀書邊質疑,并養成通過自己上網查詢資料來分析、解答疑問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更能夠加深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這將是終身受益的大事情。
3.多讀書與勤動筆相結合
書讀得多了,總會有一些讓自己感動的篇章段落、好詞好句。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要求孩子們把他們自己認為好的內容分門別類地記錄下來,以待將來反復研讀。記錄下來的這些內容既是一種精神上的盛宴,也會大大提高學生的理解與寫作能力,使其受益無窮。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為了讓我們的學生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讓他們在書聲瑯瑯的浸潤下茁壯成長,我們一定要足夠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好讀書、讀好書、多讀書,不斷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從而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為實現他們的美好人生理想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張家口涿鹿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中學教育管理研究室)
?誗編輯 姚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