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新
摘 要: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會有差生,怎樣對待差生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嚴峻問題。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差異,正視差生的存在,差生并不永遠是差生,一切都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轉化差生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找到方法差生也會變優生。
關鍵詞:差生;差異;轉化;評價
差生是一個司空見慣的名詞,但我查遍了幾乎所有的字典沒有找到這個詞,是誰制造了差生?我們又該怎樣看待差生?
一個班四五十個孩子總有學習成績好的、成績差的,這是再合理不過的現象,誰也不能妄想消滅差生,我們必須承認差異,正視差生的存在。很多老師往往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差生,所有的壞事都往差生身上想,所有的臟活累活恨不得都讓差生包下來,實際這是不公平的,差生很可能在心靈上受到傷害,變得更加消極,產生逆反心理,以至“破罐子破摔”越來越差。其實沒有天生的差生,是我們在用同一把標尺衡量不同的學生,是我們讓學生分出了優和差。
差生并不永遠是差生,一切都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皮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愛因斯坦的例子大家想必都知道,他讀中學時好幾門功課都不及格,老師們都說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蠢材,那時誰會想到愛因斯坦能成為科學界無與倫比的巨匠。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差生,到了社會上比那些優生還要出色,這就說明差生不是任何一個方面都差,是我們沒有發現他們的優點,是學校沒有提供給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我們不能低估任何一個差生的能力,也不能對差生有偏見,愿我們都能公平地用愛心、耐心,去撫平差生滴血的傷口,讓這個原本不存在的詞語消失。
怎樣轉化差生呢?要以積極的評價激勵差生。哲學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差生更需要得到認可,希望得到關心和關注。教師要用敏銳的眼光“發現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巴家豪是位名副其實的差生,七年級時總成績在班里是倒數第一名,課堂上的他總是沉默寡言,我也和其他老師一樣不理睬他,直到有一次上課讓學生回答問題,偶然間發現了他抬頭期待的眼神,給不給他這次機會呢?我內心稍微掙扎了一下,怕浪費課堂時間,又怕傷害他,最終還是給了他一次機會叫了他的名字,他似乎很吃驚的,戰戰兢兢的以極其微弱的聲音回答后,又深深地低下了頭,“非常好,剛才巴家豪同學思考的思路是正確的,只是還不夠準確,但已經非常接近答案了,請坐。”我沒有放過這次絕好的教育時機,又緊接著說:“近段時間巴家豪同學的學習勁頭很足,能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了,希望以后繼續努力……”從此以后他像換了個人一樣,上課時真的能經常回答問題了,每當他表現積極,或是成績有進步的時候我都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到期末考試的時候他出人意料地考了85分。看到他的進步,其他的同學也都樹立了信心。
升入八年級后,我繼續對他進行了跟蹤研究,因為八年級內容多、進度快,他的成績出現了下降,我跟他一起分析了下滑的原因,并鼓勵他要加倍努力,迎頭趕上。差生一旦出現反復是正常的,我們不能指責諷刺,甚至輕易做出“朽木不可雕”的結論,那后果只能是前功盡棄。轉變一個差生的意義往往不只在于他自己,他能輻射帶動一大批學生,多給差生一個機會,他會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獲。
“差生”轉化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方法有很多,今天我只是和大家分享了一個教學中的案例,對不同類型的差生,應采取的方法也不盡相同。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人格上的尊重和關懷,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成功和創造的快樂!悅納每一個學生,欣賞差異的美麗,走進差生,給差生一個機會,讓他們成為耀眼的新星!
參考文獻: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 山東省墾利縣勝坨鎮初級中學)
?誗編輯 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