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娟
摘 要:故事討論教學法是一種引導啟發參與式教學,在故事展開過程中設置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問題,把知識的講授和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省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關鍵詞:故事;問題;討論;作用
故事討論教學法是一種引導啟發參與式教學,在教學時,選取與教材內容相聯系的故事,在故事展開過程中設置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問題,把知識的講授和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現以八年級下冊第十課《自覺維護正義》為例進行說明。本課的重點是能夠判斷正義和非正義行為,養成積極健康的社會正義感,努力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在教授時我選取了“單行俠”的故事,把故事分為四段進行教學。
第一段:青年小陳手里拎著一個紅色的小包向公交車站走去。突然一輛摩托車從她身后呼嘯而來,坐在摩托車后座上的劫匪瞬間把包搶走。小陳大喊“搶劫啦”,并朝著歹徒逃跑的方向追去。劫匪屬于什么行為?這種行為對自己、他人和社會有什么危害?你看到劫匪搶包有什么感受?這三個問題的設置讓學生明白了非正義行為的含義、危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段:這時,正騎著自行車的郭小亮聽到呼喊聲后,急剎車停了下來,他迅速跳下自行車把自行車提在手里,等劫匪驅車快到自己身邊時,雙手舉起自行車,砸向疾馳而去的摩托車,摩托車瞬間翻倒在地,拖出一串火花,連人帶車打出了好幾個滾,小亮隨即向倒地的歹徒沖了過去。郭小亮實施的是什么性質的行為?這種行為有什么影響?面對非正義的行為,假如采取消極的態度,將會產生什么影響?他身上有哪些品質值得學習?通過討論學生明白正義行為對社會的積極影響,進一步感悟正義。
第三段:劫匪當時摔暈了,但他們一瞬間就醒過神來,從地上爬起來,并掏出刀子,撲向郭小亮,郭小亮一看不好,轉身逃跑并搬來“救兵”,他們合力擒下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并迅速報警。后來小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咱打不過就跑,如果造成自己受傷那好事就變壞事。小亮的行為和話對我們有何啟示?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這兩個問題是本課的重點,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反省和思考,并明白既要見義勇為,又要見義巧為,盡量在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維護正義。
第四段:他被網民稱為“單車俠”,網民們說“哥砸的不是自行車,是正義”。“扔車的那一瞬帥呆了!太man了!”。小亮后來又獲得“治安榮譽獎章”,“五一勞動獎章”。小亮被授予榮譽稱號,被眾多網民親切地稱為“單車俠”,給我們哪些啟示?
通過學習、討論,學生懂得社會尊重有正義感的人,應弘揚正義行為。學生受到感染,堅定做一個正義感的人。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和討論中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故事討論教學方法的作用有:
一、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通過故事的層層展開,學生的積極討論,學生在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覺地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學習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省能力
生活離不開思考,學生的成長也離不開思考。只有在學會了對生活的自覺的反思后,一個人才開始自覺地把握生活。因此,由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入手,最后引出啟人心智,發人深省的道理來,學生會容易接受,且印象深刻。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故事所展示的現實背景、具體場景、細節不僅具有感性而且具有理性,會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引發學生理性思考。同時在重點、難點和思維盲點處設計出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問題,讓學生置身于決策者的角色中,作出自己的決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這種方法,故事選擇很重要。選擇的故事所提供的信息和資料,必須盡可能多地蘊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要有啟發性,包含有復雜、模糊或亟待解決的問題,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誘發其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其發散思維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故事要體現時代性,有鮮明的時代氣息,這樣更有教育的現實意義。同時選取故事時還應注意以正面、積極向上為主。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
?誗編輯 李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