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建
摘 要:所謂反饋式教學,是收集學生在學習和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的信息反饋,進而完善調整教學內容中的側重,設置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彌補學生的知識漏洞,最終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反饋式教學法;認知特點;教學方案
反饋教學法顧名思義是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學情,在他們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提取他們的反饋信息,然后一一進行解答,最終指導同學們完善知識構建,生成數學能力。它強調有效利用反饋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唯有準確及時地進行反饋才能保障教學活動的師生雙方掌握各自需要的信息:從反饋中認識到學生的知識漏洞,然后設計具體教學方案幫學生彌補;學生在反饋中發現自己的缺點,驅動自己調整學習方法和重點進行自我完善。鑒于此,聯系這些年的一線教學經驗,我對怎樣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實踐反饋教學、提升課堂效率進行了如下探索與研究:
一、構建民主氛圍,鼓勵學生反饋
常言道:“防人之口甚于防川。”所以,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千萬不要動輒就對學生進行呵斥,一定要打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同學們不要諱疾忌醫,要將所有想到的問題分享出來,要對自己出現失誤的試題敢于檢討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找到完善自我、提升能力的改進方案,才能讓數學課堂成為反饋、探索、交流、完善的良性循環針對這一類比較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開放性問題,可能有許多解決方案,但是要想探索最優化方案,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讓大家群策群力,積極進行反饋意見,然后共同分析每個反饋意見的不足和優勢,最終獲取最佳答案。答案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大家都參與了信息反饋和知識生成,有效培養了學生善于探索、評價與反思的學習精神。
二、明確反饋目的,實施有效指導
反饋及接受反饋信息要有目的性,這樣我們才能撥冗除陳,從繁雜的信息中找到問題的癥結,然后進行有針對的指導。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對學生每個學習環節的反饋具有前瞻性,胸有成竹才能有備無患,在此基礎上才能滿足師生雙方有針對性的分析、探究,才能讓反饋信息協助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大家學完勾股定理對“勾三股四玄五”口誦成唯,然而筆者已經認識到學生最容易忽略直角三角形這個條件,所以故意拋出問題:某三角形其中兩條邊長分別是3和4,那么它的第三條邊長是多少呢?”許多同學只是以為在復習知識,就閉著眼睛回答:5。這時反饋出問題了,大家沒有注意直角三角形這個最重要的前提細節,針對這個反饋我們要讓大家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讓大家認識到解題之前一定要考慮先決條件,盲目地回答最容易陰溝翻船。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通過有目的的誘導,引出學生容易發生的錯誤,及時讓大家分析討論,進行彌補,從而吃透知識,生成能力。
三、參照學生反饋,調整教學方案
教學方案要想契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就必須適時跟進學生的反饋信息,否則就會出現授課與學習的脫節。所以,我們在教學活動中,還要注意與學生互動,根據他們反饋的正負面信息,及時調整后續的教學進度與教學方法。歸納一下,我們對信息反饋的處理大概有以下幾種方式:
1.根據學生反應,調整教學進度
教學活動不是流水賬,要有針對、有側重,具體操作如下:針對學生普遍反饋較容易理解的內容,我們就可以適當地加快教學進度,節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當發現大家理解有困難時,我們就需要適當放緩教學進度,參照實際教學狀況,采取實用多變的教學方案,以期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我們不注重學生的反饋信息,呆板地從教案出發,不免會落入照本宣科地灌輸知識的窠臼。
2.根據練習成果,調節教學側重
課內練習完成速度與質量,是對教學效果最具體和直接的反饋。如果發現課堂練習的完成情況較好,我們就可以適當拓展課堂教學內容,或者提高課外練習的靈活性和綜合性;如果課堂練習不理想,那就需要我們有針對性地將大家沒有掌握的地方再講解一遍,課外練習也要提出側重要求,以與學生的能力相適應。
總之,反饋教學法可以幫助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進行有針對的教法調整,是互動的、前瞻的、積極的教學方法。只有通過信息反饋,我們才能摸清學生的知識盲點,才能有效、及時解決問題,在短時間內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于景德.反饋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1(33).
(作者單位 福建省永春第八中學)
編輯 喬建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