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鵑
摘 要:一名優秀的初中地理教師,除了要具備足夠數量和質量的專業知識,還應該在課下積極充電、多涉獵不同領域的原理,以汲取其中有益于我們教師教學的可取之處。本篇文章即列舉我日常學習并且在教學中應用過的不同領域的原理,分別淺談其中珍貴的教學啟示意義。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育教學;基多夫原理;頂層設計;權變管理;羅森塔爾效應;啟示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100-01
新課改的培養目標中明確指出新的時期,我們地理教師要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十字型”的全面人才,這不僅是為了保證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備更強的競爭實力,也是為了進一步充實學生的精神內涵。其實,我們教師本身也應該始終堅持終身學習的精神,在課下多多涉獵出地理知識以外不同領域的知識和原理,積極汲取其中有益的部分為我們的教學所用。事實證明,存在即合理,不論是管理學、心理學還是其他方面的原理,其中都不乏有很多有價值的闡述和啟示值得我們初中地理教師認真借鑒和研究。本篇文章即列舉幾條我平時學習和應用過的不同領域的原理,淺談自身得到的一些有關教學的啟示。
一、基多夫原理對地理教師教學的啟示
基多夫原理是由世界著名理論家基多夫先生提出來的一個原理,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個好的想法如果不在恰當的時機提出來的話,也可能走向預期的對立面、招致失敗。因此,時機在一個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也與我們中國人自古強調的“天時、地利、人和”的處事原則有異曲同工之妙。回歸到我們的教學中來,地理教師要時刻注意把握時機、因時制宜。比如說,教師想要跟學生交流談心也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如果說學生正處于比較迷茫的階段正好需要教師指引的話,那就是比較好的時機;但是如果學生正處于學習完一天的課程,非常疲憊的狀態下,教師跟學生談心,學生就可能會覺得教師多此一舉,不懂得體諒自己學習的辛苦,談心的效果也就適得其反。教師本身很多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由于對時機的忽視或者是不準確的把握,就可能引發學生的反感,導致失敗的結局。
二、頂層設計原理對地理教師教學的啟示
頂層設計原理的基本內涵是當事人應該在出現問題之后,統籌考慮系統內各層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總攬全局,要努力在最高的層次上追求解決之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遇見各式各樣的情況,其中包括很多學生學習上的一些問題。不得不承認,大多數的教師在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時都是一種短期內解決的態度,沒有真正反思問題產生的深刻原因,學會追根溯源。很顯然,這是不利于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各種問題,學生的問題眼前看似解決了,其實還會在后期的教學中再次出現。因此,教師應該學會追求長遠的效果和利益,在學生們出現問題的時候從最高的層次認真分析解決之道。教師使用這樣的方法解決問題也許在一開始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其最終的效果是避免了以后再次解決類似事件的可能性,因此是符合高效教學精神的。那么怎樣的方式才能算是最高層次呢?我認為最高層次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以學生為本,這不僅是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重要表現,也是教師學會從更高的層面上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必要途徑。
三、權變管理理論對地理教師教學的啟示
權變管理理論是管理學領域中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成果。我在學習了權變管理理論之后,主要得到了以下兩點啟示:1.管理者應該將一個組織或者集體看作是社會系統中的分系統,分系統內部的各個方面都要最大程度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要求,都要具有實際的價值。把這一思想轉化到我們教師的教學行為中就是應該強調和重視知識講授的實用性內涵。很多的書本知識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并感覺不到其實用價值,但是真正邁入社會之后,又往往會產生“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之情。為了避免學生將來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就應該多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啟發學生解答和分析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顯而易見,學生的這一能力也是會伴隨他們終生的,并且對他們的人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權變管理理論強調教師要因時制宜。它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一個“變”字。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能固守某一種教學方法或者是某一種課堂模式,而是應該具有洞察的眼光和能力,不斷更新教學手段以適應新的教學情境。這一點其實與近現代教育家鄭曉滄先生要求教育者們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教學觀點有不謀而合之處。教師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適應學生們和教學條件的實際情況,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簡單地說,一個教學方法再好,如果不符合當時的教學情境或者是內容,都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總之,權變管理理論的借鑒意義就在于我們地理教師要有一種課堂上的管理者的自覺性,除了完成基本知識的傳遞任務,還要善于洞察全局、統籌課堂、因時而變。
四、羅森塔爾原理對地理教師教學的啟示
羅森塔爾原理作為與教育學相關的心理學的重要理論,其中的教育教學價值已經得到了教師們的普遍認可。羅森塔爾原理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教師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始終要對學生的學習潛力充滿信心和期望,并且讓學生們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這樣一種堅定的信任,以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自身的學習信心,勇敢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我們之所以強調這一理論的借鑒意義,是因為大多數學生都非常看重教師對自己的看法,如果任課教師對自己的學習前景充滿期待的話,學生即使在現階段成績不佳的情況下也會動力十足、勇往直前。但是如果學生感覺到教師并不關注自己、或者是對自己的學習潛力并不抱多大希望的話,學生就很有可能會逐漸失去學習的信心,慢慢開始質疑自己的學習能力,進入不良的學習狀態甚至是產生棄學的想法。有的時候,教師簡單的一句“你很棒、你下次考試一定能進步”都會對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吝嗇自己的夸獎和贊賞性的語言,要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用自己滿滿的正能量激發學生們樹立起學習好這門功課的信心,有效開發學生潛力。
綜上所述,身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有責任心和進取心的人民教師,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始終堅持學習研究的進取精神,多涉獵不同領域的知識原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全面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和總體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