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娟
摘 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國家的希望,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家長越來越關心孩子身體狀況和物質生活,而作為老師,則把更多注意力都集中于學生的學業和成績的提高,這些都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問題。講述了新入學的兩個學生由于一個小事情而引發了一場不小的沖突,究其原因就在于青少年學生在與人相處時缺乏溝通技巧而產生人際交往困難。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健康;調查分析
人們常常形容“90后”為“非主流”,沒有社會責任感,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性格孤僻,不愿與人交流,這幾年的教育工作也讓我深刻地感受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各類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作為被寵壞的一代,“90后”在與別人交往過程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與人交流的語言技巧,常因言語不和而與他人發生矛盾。
十六七歲的青少年學生,正值血氣方剛的年齡,遇事容易沖動,常有打架斗毆的現象發生,這在我近幾年的執教生涯中深有體會。2012年秋季新生入學,我接手了一個新班——中級汽修123班,面對五十幾個活潑可愛的男孩子我滿心歡喜。軍訓中,這些孩子們不怕辛苦,嚴格遵守軍訓紀律,在其后的會操表演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雖然發現有一兩個不安分的孩子,但在新學校、新環境的影響下倒也沒有生事。然而,正式開課后第二個星期發生的一件事讓我感覺到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事情發生在學生公寓,在一個10人間的宿舍中,有一個來自農村的小男孩——小強,父母離異,自小跟著爺爺過,家庭條件屬于比較差的一類,而且人長得比較瘦小,所以有些自卑。在進入新學校,接觸到新同學后,為了和同學們搞好關系,時常幫助別人,比如說早上叫同宿舍的人起床,幫著值日生打掃衛生。即便是這樣,他仍然和宿舍的其他同學關系處理得不是很好。用他的話說就是“別人對他不友好”。后來我了解到原來是這個來自農村的小男孩衛生習慣不好。他先是光腳不穿襪子,后來在大家的勸說下買了襪子穿上。但隨后問題又來了,他不是天天都洗襪子,經常是兩三天才洗一次,男孩子運動量大,時間長了宿舍總有一股臭襪子味。其他人當然受不了,大家先是好言相勸,也沒有直說“你的襪子真臭”之類的話,而是委婉地說:“你看,這白襪子要天天洗,隔天不洗,黑就漬住了,下次就洗不干凈了。”小強倒也聰明,一點即通,立刻明白是自己的襪子有味,影響了別人,立馬拿去洗了。但問題是他卻不能天天堅持洗襪子,時間長了,聞著滿屋子的臭襪子味,好言相勸的同學也沒了耐心和好脾氣。一些刺耳的聲音就出來了:“你真是農村來的土包,白襪子都穿成黑的了!”“這么大的臭味就你聞不見!”“農村人就是不講衛生!”后來,同宿舍的人都排擠他,嘲笑他。終于有一天,宿舍長小發忍無可忍了,對小強大吼一聲:“你再不洗襪子,我就把你從窗戶上扔下去。”小強也不甘示弱,挑釁地說了一句:“你扔一個試試。”小發覺得自己作為宿舍長的威信受到了挑戰,上去就給了小強一巴掌。最后,兩人扭打在一起。
事后,我分別找兩人談話。小強很委屈,說自己處處幫助別人,想和大家搞好關系,大家卻專與他作對,因為不洗襪子這樣一件小事而和他過意不去。而小發也很無奈,為了宿舍的干凈衛生和舍友之間的團結友好,他已經勸說小強好多次了,小強還是不聽,最后沒有辦法才動的手。
事后,我也思考很多,一只小小的襪子竟然造成了一次不小的沖突。這反映出同學們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困難,更多的是不能適應新的環境,不會主動適應,不能很好地處理人際關系。
我們常聽一句話“環境可以改變人”,也就是說當環境發生變化時,只有認清環境的變化而努力適應環境的人才能在新環境中很好地生存。所以,健康的心理對于現實生活有重要意義。一個人的健康不僅是身體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健康,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困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只有具備這樣健康心理的人才會在人際交往中學會與人和諧相處。
人們的心理問題常常來自于環境的壓力和挑戰,特別是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后,由于人們沒有很好地適應,常常引發有關心理問題。在這個事件中,小強所處的環境變化了,他從原來的鄉下學校來到城市求學,因為不能改變自己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去適應學校的集體生活,而受到其他同學的排擠和嘲笑,從而產生了一些心理問題。覺得自己不被別人重視,自己沒有受到友好的相待。而小發的問題在于作為宿舍長在管理別人時,沒有建立和諧的人際交往,最終造成矛盾而引發沖突。通過這個事件可以看出,積極適應環境變化,增強自我適應能力是獲得健康心理的前提條件,人際交往是個人生存的重要技能。作為中職生應該在遵循人際交往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努力掌握人際交往的方法,積極克服人際交往中的障礙,正確處理好校園人際關系。
參考文獻:
[1]張玲.心理健康研究與指導[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06.
[2]葉苑.心理健康自測與咨詢[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06.
[3]易新.社交大全[M].2版.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1999-04.
(作者單位 太原慈善職業技術學校)
?誗編輯 謝尾合